【文档说明】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PPT课件2-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pptx,共(20)页,35.06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18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我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个时期,在一个半世纪里人口增长了6倍多,人口总数达到3亿,占到世界1/3。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636--1840年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经济总
量占世界首位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历史档案馆年代耕地面积(顷)1661年(顺治)549万1685年(康熙)617万1724年(雍正)683万1766年(乾隆
)741万你知道图1中的文物是什么吗?图2反映了什么史实?两者之间有关联吗?图1:清朝开荒执照------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图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统计图------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关联:清
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使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年代耕地面积(顷)1661年(顺治)549万1685年(康熙)617万1724年(雍正)683万1766年(乾隆)741万宋朝有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清朝前期又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这些谚语反映了我国农业怎样
的发展变化?湖广熟,天下足”表明粮食高产区的不断扩大。清朝前期手工业快速发展,出现了与前代不同的现象。结合《清代纺织图》,你认为材料中的“机户”“手工工场”指什么?手工工场与一般家庭手工生产相比,具有什么特点?江宁著名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
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特点:规模大,分工协作,出现雇佣关系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能说明什么?乾隆二十四年,画家徐扬有感于清朝“治化昌明,超轶三代,幅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因而“摹写帝治”,绘成一幅长1.2米,高30
多厘米的历史画卷。图中人物12000余,各类船只近400艘,可辨认各类商号260余家,各式桥梁50余座。这幅画的名称是什么?反映了哪座城市商业的繁华?清朝的《清明上河图》•数量增多,类型多,向内地延伸,不仅仅是
政治中心•苏州的繁华不是个例•天下有四聚(聚:这里指商业发达的城镇),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材料中提到的商业城市,和宋明时
期有何不同?商业的繁荣造就了许多“富甲一方”的商人。“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依据所学,你来推断一下,“新安”、“山右”分别指现哪两个地区?晋商和徽商为什么能富甲一方呢?中国历代人口统计图(单位:千万人)明朝鼎盛时,人口有1亿多;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
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世界的1/3。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对清朝有何积极影响?又带来哪些社会问题?人口的增长既促进也制约清朝的发展。综合本节课对学习,你认为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有人说“清朝前期的繁盛,虽有康乾盛
世,也不过是落日余晖。”结合19世纪中期中西方发展比较图,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西方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中国仍处于典型的农耕文明时代。中西方发展差距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