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PPT课件3-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PPT
  • 阅读 4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4 页
  • 大小 2.547 M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PPT课件3-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PPT课件3-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PPT课件3-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PPT课件3-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PPT课件3-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PPT课件3-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ppt,共(24)页,2.547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18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3

、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准确评价历史人物。郑和,云南回族人,原名马和(小名三宝),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受家庭的熏陶,他从小就培养了吃苦

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慨。他还从其父亲那里得到有关的航海知识。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郑和(1371—1433)学习新知西洋: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一.郑和下西洋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

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注:惠帝即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请思考: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目的:1.重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政治目的)2.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经济目的)

3.是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时间次数货物用途到达范围1405~1433年先后7次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慷慨送礼,发展友好关系;用于贸易,互补互利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

、概况(郑和下西洋)151.8米24.5米郑和宝船哥伦布旗舰福州占城爪哇古里郑和下西洋暹罗刘家港锡兰渤泥忽鲁木斯木鲁都束麻林阿丹1405年榜葛拉天方~1433年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说一说他们在干

什么?猜猜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郑和到达越南郑和到达阿拉伯郑和到达非洲郑和哥伦布比较结果航海时间1405年——1433年1492年——1504年次数7次4次船数200多艘3艘航船大小长151.8米长24.5米随航人数27800人88人到达地区亚非3

0多国美洲时间长、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照表,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考与分享地位: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

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材料四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

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提供了雄厚的基础。(根本原因)材料二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

,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明成祖的大力支持(客观原因)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地理知识的进步(客观原因)思考与分享郑和个人的能力和品质(主观原因)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

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戚继光(1528—1588)抗倭

形势图台州大捷材料一: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根据材料分析戚继光

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思考与分享1、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2、广大人民的支持3、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4、戚继光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什么说抗倭战争是反侵略战争?问题思考:明朝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

寇猖獗。戚家军抗击倭寇,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民族的正义利益。是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以国家、民族的安危为己任,不

计较个人名利,勇于抗击侵略。从戚继光的诗句、名言,你体会到他有什么高尚品德值得学习?思考与分享戚继光抗倭和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的性质有什么不同?戚继光抗倭是为抵抗外国的侵略,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因此是民族英雄。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都是中华民族的内部矛盾,是

为了保卫中华民族的一个政权,而抵抗另一个政权,所以他们分别是抗金英雄和抗元英雄。郑和下西洋(明朝前期)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条件、目的、过程、影响、原因民族英雄明朝的对外关系课堂小结反映友好交往冲突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

逐渐转向衰弱了。课后习题1、自1405年到1433年间,一支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涉10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远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C.鉴真东渡日本D.郑和下西洋D课后习题2、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最远到达

()A.菲律宾群岛B.波斯湾沿岸C.印度半岛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课后习题3、年少时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立志报效祖国的明代抗倭名将是()A.郑和B.戚继光C.郑成功D.俞大猷B课后习题4、民族英雄戚继光最主要的贡献是()A.统一了女真各部B.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C.赶

走了荷兰殖民者D.打败了沙俄侵略军B谢谢欣赏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