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PPT课件7-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ppt,共(24)页,14.81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17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隋589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统一全国。隋隋文帝杨坚结论:隋朝经济繁荣隋初隋盛世结论(表现)人口3000多万人4600多万人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兴洛仓等人口激增垦田增多粮仓丰实隋文帝杨坚开皇之治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隋朝开凿运河的原因隋朝统一后,政治中心长安和洛阳人口激增,粮食供应严重不足,而江浙一带“有海陆之铙,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资源丰富,十分繁华;南方广大地
区大小起义始终不断,隋王朝鞭长莫及,为了进一步控制南方,隋王朝需要修建一条运河来及时运兵,以镇压当地的反隋活动。一条:一条贯穿的大动脉二长:千米三点:三个城市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段江南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江都(扬州)长安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我是大隋的子民,我的家就在运河岸边,我可以利用大运河做些什么呢?畅想曲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目的:加强南北交通,便于搜刮江南财富
,促进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目的:加强南北交通,有利于维护全国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政治经济朝代选官制度西周贵族世袭汉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选官依据用官方法现象九
品中正制科举制门第高低学识高低按门第高低授官按才学高低授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说心里话如果你是隋朝的世族子弟,你支持科举吗?为什么?如果你不是隋朝的世族子弟,你支持科举吗?为什么?实行科举制度之后„„想中举,得读书——世族被削弱——重才学品质而不
重门第——部分社会中下层有才学的读书人能够通过科举参政——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繁盛一时开运河,建洛阳,筑长城,修驰道,下江南,征辽东„„隋炀帝操之过急,不知休养生息,一味劳民耗财。暴政之下,激化社会矛盾,终至农民起义和叛军四起。二
世而亡“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统一之后的隋朝,发展经济,改革政治,开运河,创科举„„通过上述材料,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隋朝疆域辽阔论从史出(隋朝)“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
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历代之盛,极于此矣。”--《资治通鉴》评说历史之隋朝大运河“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历史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唐朝文学家皮日休曾多次评价大运河。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
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亦曰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大运河(这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
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注:费正清:美籍汉史学家)课后探究1、隋朝和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2、查找史料: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民族和外交等方面还有哪些成就?3、寻找你所感兴趣的隋朝历史。4、隋炀帝要竞选“历史风云人物”,请为他写一篇竞
选词。5、评说你眼中和心中的大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