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练-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513.177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练-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练-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二单元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精练-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docx,共(5)页,513.17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16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南宋后期,我国杭州一带有一位从事棉纺织业的富商要去采购先进的棉纺织工具,他应该去的地方是()A.四川B.澶州C.开封D.海南岛2.北宋末年,一位大商人在四川采购大宗货物

,他使用的货币最有可能是()A.交子B.会子C.开元通宝D.刀币3.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国家统一D.宋代民族交融4.南

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宋代手工业进步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5.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这一

朝代是()●江西景德镇瓷窑逐渐成为瓷业中心●交子、会子等纸币与铜钱等并行使用●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定局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6.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图3相对应的时期应是()A.三国时期B.唐朝中期C.南宋时

期D.南北朝时期7.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

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③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④开封和杭州是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8.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

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重文轻武,科举制得到发展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二、材料分析题9.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1是打捞出水的南宋

商船“南海一号”模型。宋代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采取了哪些措施?穿越时空,作为南宋时期的一名船员,你能跟随你的船队到达哪些地方?(2)图2所示纸币的名称是什么?它最早是何时在哪个地区出现的?10.宋代虽然在历史上被称为积贫积

弱的朝代,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对抗中处于弱势,但在经济的发展上,与其他朝代相比毫不逊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

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谚曰:“

苏常熟(丰收),天下足。”——(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在什么时候完成?(3)结合所学

知识,说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有哪些。(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可结合原因来思考)11.关于经济重心形成的标志,史学界有两种意

见。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经济重心,其农业生产条件、运输设施以及提供的谷物,应比其他地区优越得多,哪一个集团占领了它,就有可能征服和统一全国。另一种意见认为,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

比重。(1)你认为教材中“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的说法,采用的是哪种意见?(2)请从教材中概括相关的事实加以说明所持观点。概括的事实填在下列横线上。(注意:不能大段照抄原文)①

宋代南方农业发展超过北方:②宋代南方的手工业兴旺:③宋代南方的商业繁荣:④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D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2.A3.A《清明上河图》、南宋纸币

铜版拓片、《货郎图》都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市舶司遗址说明了宋朝海外贸易发达。据此分析,展示这样一组图片的展厅应命名为“宋代商业繁荣”。4.D南宋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由此可判断这一现象说明了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故选D项。5.D6.C图3反映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与其相对应的时期应是南宋时期。7.A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发展的内容。依据教材知识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观点。故选A项。8.B二、材料分析题9.参考答案(1)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

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交子。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10.参考答案(1)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②国家赋税仰仗南方(或南方在国家赋税收入中的比重增加)。(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开始:唐朝中期;完成:南宋。(3)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工具和技术。②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③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措施。④北方南迁人民和

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4)政府要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要保持相对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和技术;要重视科技进步;要保护生态环境等。(任答两点即可)11.参考答案(1)第二种意见。(2)①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②a.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b.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c.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d.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任答一点即可)③a.杭州是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b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任答一点即可)④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