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doc,共(3)页,8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163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课题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的建立。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善于纳谏。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4."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2.过程
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课时练。教学环节说明二次
备课复习问题一: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问题二: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新课导入教师利用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导入。学生边听故事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课程讲授一、唐朝的建立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回
答后教师总结: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学生识记唐朝建立的基础知识:强调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以及唐都长安城的位置。二、贞观之治教师提出问题: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繁盛时期,出
现的第一段政治治世局面叫什么呢?贞观之治2、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由小组长发言。学生从政治、经济、个人品质三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贞观时期:①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唐太宗个人品质: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3.教师点拨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学
生讨论,教师总结:“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文出自《荀子·哀公》,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故有此说。三、开元盛世1.教师引导学
生观看课文P12《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的经历。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武则天的统治。展示交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2.教师引导思考:在你心中,你认为武则天是怎样的皇帝?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基础。小
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