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DOC
  • 阅读 9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9.0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人教版.doc,共(8)页,4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15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阅读相关诗文和史料,培养提炼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3)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直观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培养从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

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国家分裂的历史教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难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包括三方

面内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三部分内容展现了唐朝灭亡前后的基本历史概况,串起这三部分内容的线索是地方上节度使势力的发展变化。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历史的变迁,实质是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的结果。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

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音频《垂老别》和“垂老别”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老翁要出征?《垂老别》反映的哪件历史事件?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

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它所造成的后果又是怎样的?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听《垂老别》的音频,思考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起进入思考。探究新知(授新课)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

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部编版七下《中国历史》问题:唐玄宗后期,朝政出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唐朝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材料二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者,以

此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发生的背景。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新唐书》根据材料二,唐后期中央与地方势力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1.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同时,节度使势力膨胀,唐朝中央武装力量衰败,形

成内轻外重局面,更给叛军反叛的绝好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最终起兵反唐。展示安史之乱形势图,提出问题:观察《安史之乱形势图》,回答问题:安史之乱是什么时候发生?叛乱的首领有哪些人?安禄山、史思明在什么地方发动动乱?攻占哪些地方?安

史之乱的结果怎么样?平叛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有哪些人物?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现在我们来分析下列的材料。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材料一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学生阅读教材和形势图,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讨论问题。让学生了解安史之乱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识图的能力。通过材料,让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材料二方镇相望于内

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新唐书》想一想,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什么局面?展示《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局面》图,讲述: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

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力衰弱,因此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学生理解“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学生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灾害,培养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的分析,了解安史

之乱的发生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展示材料:唐玄宗后期,宦官逐渐参政,后来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国策的制订,朝臣的任免,以至于皇帝的废立,都有他把持。高官们也相互勾结成朋党,排斥异己,最突出的“牛李党争”

两党的斗争长达四十多年。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促使了唐朝的衰落。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得知唐朝政治腐败,政治腐败激化阶级矛盾。又遇到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这就是黄巢起义。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黄巢起义的背景。展示

《唐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提出问题:(1)黄巢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2)黄巢起义的结果怎么样?(3)唐朝是如何灭亡?(4)黄巢起义对唐朝灭亡起到什么影响?唐朝是在农民战争已经失败20多年之后,被农民军的叛将、唐的节度使朱温所灭。请讨论:唐朝为什么会灭亡?阅读材料,观看形势图

,回答问题。学生自由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了解唐朝的灭亡的原因。3.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展示《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和《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简单讲述五代十国的形成。展示北方政权更替图和南方政权更替图,提出问题:从2张图表可以

看出:从2张图表看出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北方政权更迭,战事频繁,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所发展。从《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可以看出,南方生活的富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学生观看图片。学生看图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五代十国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课堂总结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巩固知识。巩固练习1.如表反映的史实是()起止时间755年至763年叛军指挥

官安禄山、史思明结果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影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A.安史之乱B.陈桥兵变C.唐朝灭亡D.北宋建立回答问题。巩固基础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唐朝灭亡背景经过黄巢起义特点:政权分立,

统一仍是发展趋势影响唐朝灭亡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2.唐朝的藩镇割据的表现在()①不向中央交赋税②自行委派官吏③军队不听中央调动④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朝衰落的原因()A.统治者不再励精图治B.地方军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政权C.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D.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央王朝无法与之对抗4.下列属于五代十国的政权的是()①后梁②后周③吴越④南宋⑤陈⑥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参考答案:1.A2.C3.D4.C中考链接(2016年临夏州)毛泽东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于统治前期的()A.安史

之乱B.开元盛世C.藩镇割据D.贞观之治参考答案:A回答问题。熟悉中考题目,巩固知识。课后作业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安史之乱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回答问题。培养学生把握历史间的联系。[板书设计]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

安史之乱1.原因:朝政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外重内轻2.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763年,在北方少数民族帮助下,唐朝平定叛乱3.影响:唐朝由盛转衰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黄巢率众起义,攻入长安,建立政权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亡三、五代十

国的更迭与分立1.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2.实质和影响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