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docx,共(2)页,16.448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151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预习学案一、淝水之战1、背景: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_____,南抵_____,西至____,北达____,与南方的________形成对峙的局面。2、经过:383年,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企图消灭东晋,统一全
国。东晋团结一致,在________与前秦前锋隔岸对峙。最终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3、影响:淝水之战以后,________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________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__
_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措施: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494年迁都________;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________;以________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________;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___
_____。3、影响:促进了________,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表现:(1)经济: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________生产的习惯转
变为从事________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2)、政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
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__________制度。(3)、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_______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2、影响:这一
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________,民族关系趋于________。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
力,也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探究:1、前秦拥兵80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什么新现象呢?3、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族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所以说孝文帝是鲜卑族消亡的千古罪人。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发表一下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精彩的见解。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什么新现象呢?6、孝文帝改革内容7、北魏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北魏有何影响?8、有人却说“孝
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族失去自己的民族特色,所以说孝文帝是鲜卑族消亡的千古罪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发表一下你的想法,5、鲜卑族与中原汉族还有哪些不同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汉族以农耕为主定居封建社会先进北方少数民族(胡)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奴
隶社会相对落后9、当时,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孝文帝的梦想是否实现了呢?10、根据图片,你对“民族交融”的理解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
、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那也就是说,民族交融是这个时期时代的主流。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