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PPT课件(共32页)-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ppt,共(32)页,5.74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14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桥兴旅游团——青铜甲骨文化之旅诚邀你参加名称:青铜甲骨文化之旅团长:黎老师团友:全班同学路线: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院-山东烟台王懿荣博物馆费用:通过答题闯关获得机票和景点门票旅程安排登机大考验
(填表格,抢机票)夏商西周建立时间年前1600年前1046年建立者都城阳城盘庚迁()镐京暴君一、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研学案温故知新表格的内容。前2070禹桀汤殷纣周武王周厉王广州——陕西宝鸡第一站:陕西宝鸡青铜博物院青铜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呈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绿色,所以叫做青铜。我国
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此,我们把这一时期的文明称之为“青铜文明”。我国的青铜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始社会末期,青铜器出现甘肃齐家文化遗址(距今约四千年)青铜镜、青铜刀门票大礼包: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谁能够答对
就能够换取全班同学的入场券。展馆一:青铜之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wbr><wbr><wbr>【陕西宝鸡】猜猜它们的用途?(商)兽面纹铃商青铜钺商短柄翘首铜刀乐器兵器猜猜它们的用途?爵觚(gū)饮酒器尊壶猜猜它们的用途?盛酒器猜猜
它的用途?盉(hé)调酒器猜猜它们的用途?簋guǐ盛食器鼎鬲(gé)猜猜它们的用途?烹饪器商周两代出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商代青铜器以酒器为主,通过随葬青铜酒器数量和套数的多少显示出墓主身份地位的高低
;西周以炊食器为主,后来发展成礼器,随葬鼎的多少则是墓主地位高低的标志。-----摘自《话说中国》毛公鼎金文西周毛公鼎青铜器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我们研究夏商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请问下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
:我国古代青铜配方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周礼·考工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繁多,你知道青铜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当时的
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的器具。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商代青铜器制作过程商代青铜器制作过程泥范铸造法的步骤1.制模2.雕刻纹饰3.翻制泥范4.高温焙烧5.浇注6.加工修整蕉叶形纹理清晰八只大
卷角羊羊的前腿四羊方尊(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司母戊鼎(商代)1.33米1.1米重832.84千克这说明了什么?特点四:规模宏大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重、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反映出商王权力至高无上陕西宝鸡——山东烟台第二站:山东烟台王懿荣博物
馆①王懿荣是谁?②什么是甲骨文?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者,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甲骨文的发现者,被称为“甲骨文之父”门票大礼包二:回答老师的问题,谁能够答对就能够换取全班同学的入场券。这块龟甲上卜辞内容是:卜一位地位极高的贵族外出打猎,能否遇到野猪
、鹿等动物,以及能否将它们猎获。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③甲骨文发现的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④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探究活动:猜一猜以下甲骨文字对应的汉字,并指出属于哪
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人牛水日射上下明河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体现了:文字的传承与发展文字的演变谢谢指导青铜器种类有工具、武器、饰品、饮食器、乐器、车马器、建筑构件、仪仗宗教、生活用品杂器等。
用于生产、生活、祭祀。(青铜器的功能从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的象征)青铜酒器青铜食器青铜水器材料一:商周两代出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包括礼器、乐器、兵器、工具、生活用品、装饰艺术品等,其使用范围涉及当时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像龙虎尊、四羊尊等青铜制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华丽的装饰纹样,精湛的造型工艺,使今天的观赏者无不为两三千年前的工匠们的智慧与创作才能感到惊奇于叹服。------摘自曹淑琴《青铜史话》特点一:数量众多特点二:种类丰
富特点三:工艺高超旅途小结: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2、制作方法:3、代表作品:二、甲骨文1、含义:2、造字方法:3、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泥模铸造法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
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