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身体的防卫》教案 (7)-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8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9.0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3.3《身体的防卫》教案 (7)-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3.3《身体的防卫》教案 (7)-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3.3《身体的防卫》教案 (7)-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3.3《身体的防卫》教案 (7)-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6)页,5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09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九下第三章第三节《身体的防卫》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身体的防卫》教材第一课时包括以下内容:免疫现象和免疫的类型。结合上一节内容,先联系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指出人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有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和抵抗已经进入体

内的病原体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读图,说出身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方法。胃腺分泌的胃液能杀死病原体;呼吸道的黏液和纤毛能过滤并黏附着病原体,阻止病原体进入;鼻、口、眼的分泌物会杀死病原体或阻止病原体生长。此为第一道防线。当病原体突破以上的防线侵入人体,血

液中的吞噬细胞经变形运动通过毛细血管壁,集结到病原体周围,吞噬病原体,此为第二道防线。以上两道防线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的作用,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两道防线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免疫反应,构筑起第三道防线。接着,介绍了抗原

的概念、实例和特点,B淋巴细胞作用,抗体的产生本质和作用。课本还介绍了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在数月乃至数年内记住入侵的该抗原,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进一步介绍T淋巴细胞

的作用。直接、或间接(释放淋巴因子)的作用来消灭和清除抗原。最后总结了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自然免疫的概念。二、教学建议:对微生物的抵抗(人体的三道防线),它是在学习了“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的基础上安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人

体是如何抵抗病菌的侵袭,保持身体健康的,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与传染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验人体生理功能的精妙,了解如何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预防疾病,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从而学会健康地生活。区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概念的建

立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已经从前几册的学习中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大概的了解,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去构建这些知识,以便学生掌握。《标准》对“对微生物的抵抗”部分的学习要求是“识别免疫现象和类型”,“识别”属于了解水平,让学生比较肤浅

领略人体的奥秘,不必过多补充深奥的免疫机理(高中生物会详细介绍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教材图3-12、3-13、3-14、15、16。课件以拟人化的模式展示,问题串设计,采用层层递进,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学教材、提出问题、讨论、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途径图

、进行汇报交流等系列探究式学习活动。运用比较思维,比较各种免疫细胞、物质等的作用和来源,总结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免疫过程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事例以了解特殊病原体的免疫过程,关注自身健康。通过学习以期达到:学生自主读懂图文资料,提取出有用的信息;运用获得的信

息解释“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继续强化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讨论。三、教案:教学目标识别免疫现象、类型;自主读懂图文资料;体验人体生理功能的精妙,形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教学难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件以拟人化的模式展示,问题串设计,采用层层递进;运用比较思维总结知识网络;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组织教学、复习并引课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复习传染病的三个

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引入: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人始终很健康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有的人却未能幸免。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身体有一种抵抗病原体,保护

自己不生病的本领。读图3-12: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配合视频演播。图中哪些结构能把病原体阻挡在外?哪些结构能杀死病原体?归纳: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第一道防线。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讲述: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

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拓展资料(见后附1)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学生回忆后回答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自主读图,观看视频,对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形成感性认识。讨论、总结:(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

杀菌作用(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读图,观看视频,对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有一个感性认识,感悟生命的伟大。试着解释:讲述:在生活中,有时

会发生这样的事:感染或损伤后的皮肤出现红肿后,会自然痊愈。感染或损伤后的皮肤出现红肿后,有时为什么会自然痊愈?归纳第二道防线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问:它们对人体

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播放FLASH小动画解释抗原和抗体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

免疫以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为例:(图例见后附2)问:B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经变形运动通过毛细血管壁,集结到病原体周围,,将病原体吞噬、消灭。当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时,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发炎。思考、讨论、交流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阅读课本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

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读图,观看视频,形成感性认识,领略人体的奥秘。讨论回答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

记忆功能。观看动画,了解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和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细胞免疫归纳:人体通过三道防线与疾病作斗争,使疾病痊愈,并且获得免疫力。以上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作用,是

一种天生的抵御能力,称为自然免疫。总结人体的免疫类别思考:1、有些传染病,你只要得过1次,就不会再得第2次,这是什么原因?2、为什么移植的器官会遭受排斥?释放淋巴因子合作学习列表比较体液细胞和细胞免疫(见后)思考讨论、总结设计表格区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观看示

频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讨论并回答附1:科学家们曾经作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3分钟后检查,这种病菌有3千万个,经过60分钟后检查,只有170万个;120分钟后再检查,就仅剩下3千个了。出现这种现象是与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有关系的。粘膜

能分泌溶菌酶等多种杀菌物质,能将病原体溶解和消除。附2:以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为例:侵入产生侵入消灭天花病毒人体抵抗天花病毒的物质天花病毒刺激淋巴细胞(病原体)(特殊蛋白质)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消灭人体新的天花

病毒附3: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类型淋巴细胞病原体所在产生免疫物质防御方式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体液内抗体凝集病原菌、中和毒素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细胞内淋巴因子直接或间接消灭清除附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

免疫作用范围机体对体内外异物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机体仅对某一异物(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特性非专一性专一性形成生来就有的后天逐渐形成的作用强弱弱强课堂练习:1.下列免疫作用中没有淋巴细胞参与的是()A、细胞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C、体液免疫

D.特异性免疫2.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在三道防线中,居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只有第1道防线B.只有第2道防线C.1、2两道防线D.1、3两道防线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

起作用。(3)抗体是由抗原产生的。(4)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具有免疫记忆的能力。(5)抗体是一类蛋白质。(6)T淋巴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4.当病毒、病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能产生一种抵抗某种病原体的物质,这种物质叫()A.抗原B.抗体C、B淋巴细胞D.T淋

巴细胞5.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的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成分。6.下列不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泪液的杀菌作用B.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完成免疫反应C.T淋巴细胞

直接消灭病原体D.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完成免疫反应7.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同之处在于()A.产生抗体B.释放淋巴因子C.免疫记忆能力D.产生非特异性免疫8.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碰到的最大难题是,移入的器官受人体的“排异作用”而不易成活。这主要是哪种细胞在起作用()A.红细胞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D.血小板作业本教学后记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概念多、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特别是免疫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材中作了如下处理:1、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

料,如生活中可能患过的传染病。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2、针对学生的认识心理和规律,用丰富的图片代替文字说明,特别是免疫一节中有许多卡通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地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3、活动

设计时,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如设计表格,调查当地常见的传染病等。4、注重情感教育,如与病人怎样相处等。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