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4《生物的进化》评测练习-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3)页,24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09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四节生物的进化评测练习姓名:一、选择题1.下面属于拉马克和达尔文两位科学家共有的观点的是()A.生物的变异是定向的B.环境对变异起诱导作用C.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D.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
老的生物进化来的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变得都很长C.尺蛾工业黑
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污染而被熏黑的D.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所以它们都定向地产生了白色的变异3.自然选择是指()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
累和加强4.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5.下列关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A.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产生大量后代B.为获取食物和空间,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C.为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D.适应环境的个体会保留下来6.根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长颈鹿的颈之所以特别长,是由于()A.为了摄食树叶,颈不断伸长,代代相传,越伸越长B.长颈者比短颈
者有较多的生存机会C.长颈者影响了遗传基因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达时受到环境的影响7.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鹿角发达。下列不是拉马克的观点的是()A.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B.鹿角因经常使用而发达C.鹿角的变异朝着有利于其生存的方向发展D.雄鹿为了繁衍后代的需要而
使鹿角发达8.雄性孔雀美丽的尾羽是吸引雌性与之交尾的工具。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在的雄孔雀尾羽发达的原因是()A.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B.繁殖后代的需要C.变异朝着有利方向发展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9.枯叶蝶的翅膀颜色和形状极似枯叶,这种
拟态的形成是由于枯叶蝶的祖先()A.变异后经人工选择的结果B.变异后经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再变异的结果D.人工选择后再变异的结果10.当某种新药问世时,可有效治疗病毒性感冒。几年后疗效逐渐降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A.病毒接触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B
.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增多是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2二、填空题11.如图表示达尔文对现代长颈鹿进化形成过程的解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长颈鹿的颈和前肢的长短各异,这表明生物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提供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2)在缺乏青草的时期,有的个体能吃到高处食物而活下来,有的个体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作,它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3)适应有双重含义:一是生物体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二是指生物改造自己形成适合环境的性状的过程。适应是的结果。1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
进化过程:(1)斑马群中存在不同体色的个体,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因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中获得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2)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
动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13.如图甲、乙所示反映了对物种起源的两种看法。A、B、C、D和a、b、c、d分别代表各种生物群,据图分析:(1)甲图代表观点,认为地球上各种生物是由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各种生物间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2)乙图代表观点。14.如图所示,甲图表示l940~1960
年某地的降雪天数,乙图表示在同一时间里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回答:(1)雪地老鼠的毛色为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现象,是长期的结果。若降雪推迟,则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这说明。(2)
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多,白色老鼠的数量,白色老鼠所占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环境变化对老鼠的毛色起作用。15.如图是对一块马铃薯
甲虫成灾区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的实验结果曲线图。(1)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甲虫抗药性的形成是的结果。(2)在这里,杀虫剂是选择因素,内在因素是甲虫本身就存在着具有的变异类型。(3)此实验说明甲虫对环境的是相对的。(4)
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甲虫和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3第四节生物的进化评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A3.C解析:自然选择的中心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四项,生存斗争是过程,适者生存是结果。4.C解析:
生物都有产生大量后代的能力,但生存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必须通过生存斗争淘汰部分个体。5.C解析:A选项所述为自然选择学说中过度繁殖内容,B选项所述为生存斗争内容,D选项所述为适者生存内容。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既会产生有利
变异,也会产生不利变异,因而C选项所述不正确。6.B7.A8.D解析:雄孔雀尾羽发达是繁殖的需要,是经长期生存斗争、遗传、变异等作用的结果,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9.B解析:拟态属于生物的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
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通过环境的定向选择后,只有有利变异能生存,不利变异被淘汰。10.C解析:感冒病毒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在未使用该药之前,感冒病毒存在差异(变异),有的抗药性强些,有的弱些。开始使用时疗效很高,说明绝大多数病毒抗药性差,被
药物毒死而遭到淘汰。但同时药物本身也选择了极少数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并通过迅速繁殖传染给正常人群,当再次用药时,使抗药性高的病毒再次得以选择并积累,导致药效降低,并可能演变为新的感冒病毒类型。二、填空题11.(1)不定向的(2)自然选择(3)性状自然选择解
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总是选择有利于生存的变异,淘汰不利于生存的变异,所以,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主要是指生物的性状与环境相适应,适应是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
生物改造自己形成适应环境的性状的过程,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2.(1)生存斗争方向(2)生存斗争适者生存13.(1)进化论共同的祖先亲缘(2)神创论14.(1)适应自然选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2)增多之后定向选择15.(
1)自然选择(2)抗药性(3)适应(4)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