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10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95.5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种群》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种群》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种群》教学设计-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5)页,9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09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节种群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

种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

系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引入思路是:从问题出发,引出种群这个概念,在呈现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从“问题探讨”引入,然后逐步展开教学,将本节的探究活动作为让学生尝试、模仿的操作。五、主要教学过程:引入:今天“树人导报”的树报君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她给我们带来了一则新闻。看完后教师提出在960万平方

公里的国土上面积上生活着13亿中国人,于是构成了一个特殊的人口种群,新闻中提到的年龄结构、性别比其实是种群的特征,那么什么是种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第2节种群新课:同学们先来观察几个种群图片说一说:您觉得什么是种群?学生思考,回答。思考:以下属于种群的是。所以种群是指————种

群:一定范围(即一定的区域)一个物种(即同种生物)一群个体(即个体的总和)板书:一定范围一个物种一群个体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板书:三个要点思考:以下属于种群的是()A、杭州野生动物

园里的一只老虎B、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D、世界上所有的人如果我们要正确选择答案,必须先搞清楚种群和物种这两个概念,物种即种是林耐分类等级中的最小单位,同一物种即同种生物。物种就是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

似,并且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想一想:以下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第一组:企鹅和蝴蝶第二组:草鱼和鲫鱼第三组:黑人、白人、黄种人学生思考回答,表扬学生。搞清楚了种群和物种这两个概念,你们再来看刚才的思考题。思考

:以下属于种群的是()A、杭州野生动物园里的一只老虎B、一个公园里的所有植物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D、世界上所有的人表扬学生:你回答的很好!议一议:一块农田中存在着青蛙、幼蛙和蝌蚪,它们是一个青蛙种群吗?为什么?小

组同学讨论,请学生回答:是青蛙种群,因为同一种群内的生物个体,虽然有年龄、性别、形态上的差异,但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种。种群是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累加,这使种群表现出个体不具有的特征。同学们一起来看几个数据,展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有1

22.84万平方千米,居住人口为3002166人浙江省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居住人口为54426891人西藏:2.444人/平方千米浙江省:515.8947人/平方千米这几个数据告诉我们每平方千米的面积上浙江省的居住人口多,即人口密度大,

密度是描述种群数量的一种方法,你觉得什么是种群密度?学生回答,表扬学生。1.种群密度:一定范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个/m2、km2、m3)算一算种群密度:1米2的地里种了5棵玉米;0.1米3的玻璃缸中养了2条金鱼;思考

:种群密度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例:亚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9.4%,却聚居了世界人口的58.4%,而南美洲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4.1%,只居住了世界人口的5.6%。哪个洲人口密度大?说明:同一物种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是不同的。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种群数量又受到种群的

哪些特征影响呢?板书:1.种群密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都是由不同年龄的人组成的,这种不同年龄人口的组成情况,就是人口的年龄结构,常用“人口金字塔”的图形来表示。读一读,回答问题:A、每一横条代表什么?查一查,你的父母亲在哪个年

龄组?该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B、横条的长短表示什么?什么是人口的性别结构。衡量人口性别结构的最常用的指标是什么?如何计算?同一年龄组的性别比、不同年龄组的性别比是否一致?板书:2、年龄结构3、人口性别比(最常用指标)男性人数性别比

=×100%女性人数算算我班同学的性别比。C.从人口金字塔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1)各年龄组的数量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各年龄组的性别比想一想:如果再过10年,中国人口数量如何变化?而0---14年龄段线段比较短,

又说明?从人口金字塔中又可以获得:3)预测人口的变化趋势4)评价计划生育的成效思考:①在畜牧养殖业中,养殖者往往会控制动物的性别比,其意义是什么?②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试举一个既不造成环

境污染,又能防治农业虫害的方法。③性别比例是<1、>1还是=1好?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年龄结构和人口性别比往往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那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4、出生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年)内新产生的个体

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出生率=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例:一个拥有3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内繁殖了900只幼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出生率是:5、死亡率:某种生物在单位时间(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死亡个体数/种

群个体总数×1000‰例:一个拥有1000只麻雀的种群在一年内死亡了80只麻雀,那么这个生物种群在这一年中的死亡率是。如果不考虑生物个体的从一个种群迁出或迁入等因素,那么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增加死亡率>出生率: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减少出生率和

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决定作用,但种群中各年龄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通常死亡率是随不同年龄组而变化的,而能够繁殖的个体局限于一定的年龄组。☆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常见有如下类型请同学

们仔细观察,思考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哪种类型的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老师小结:种群年龄结构是种群的一大特征,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种群的这些特征与种群数量有什么内在联系呢?直接影响

板书:一定范围种群密度一个物种种群(特征)年龄结构间接影响种群数量一群个体性别比例决定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练一练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______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B、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C、一个

院子里的全部昆虫D、一个公园里的全部菊花2、利用某些人口统计数据可以推断人口的增长趋势。下表是3个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统计结果。(1)分析数据,20年内,人口最有可能快速增长的地区是____。您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的主要依据是____。想一想人口普查的数据反映了人口种群是一个特殊

的种群,开展人口普查对国家的政策有何指导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六、教学反思:本节讲述了种群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等内容。首先在新课引入时“树人导报”的树报君报到了人囗普查涉及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研究种群的必要性。关于种群的特征,教材中介绍的是与种群的数

量变化密切相关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的增长、稳定和衰退等,然后讲述了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群数量的变化,理论性较强,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材在内容处理上力求通俗、多举实例、联系实际的做法,避开

了有关数据、理论等内容,以使这部分教材符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设计中渗透证据与数据证明的逻辑方法。《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教学要符合多

元智能理论与智慧教育,为此,我采用“示弱、等待、放手、展示”的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激趣、创新、应用、拓展”的原则做了如下尝试:其一,根据《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

其二,补充教学材料:示例、图片、资料等。其三,充分利用和开发生科学程资源。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操练和活动,创设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新课引入时使用了在人囗普查的涉

及的问题:在概念构建、拓展时用议一议方法辩证“三看”种群年龄组(岁)A地区%B地区%C地区%0~103020511~202515521~4530353546~6010253561以上51520总计1001

00100密度,渗透辩证法思想。教学过程中难点的突破、重点的落实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点。种群的特征辩析、种群概念构建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议一议,学生展示、评析的方法力求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的最后,深化概念的生长点在于合理运用所学概念,为此,利用板书的二度完善构建“脑图

”,厘清各概念的内在关系。诚然,教学设计时有多种预设,但因为课堂的灵动不断地挑战着预设。小组讨论时没有充分把中等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展现。挂一漏万,课堂仍有许多不足,这原本是课堂吸引我的地方,将是我再度完善的“课堂脑图”。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