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x,共(2)页,13.509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09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1教学目标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21教育网2.重点难点太阳系
形成的假说——星云说;恒星演变的过程;不同质量的恒星的不同演变过程;教学关键:以方法教育引路,以学生思维障碍为突破口,针对性地安排科学探索。3.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变》1.太阳系的形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
,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九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轨道的近圆性太阳系的形成——星云说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直径大多十几光年人们把宇宙中星际气体、尘埃和粒
子流等物质叫做“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在宇宙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气体和尘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来,形成云雾状。人们形象地把它们叫做“星云”。太阳系家族的诞生一: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二:
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园盘三: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四:中心部份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五:圆环部分形成一颗颗行星及卫星2.恒星的演化红巨星:表面温度比太阳低,但体积比太阳大,亮度比太阳高。
行星状物质:质量体积比太阳大,但亮度较暗。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恒星的一生: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只有一个——质量!通过天文观测和发现逐步证实和完善了恒星的演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