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二))》教案-九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3)页,4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08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来自微生物的威胁(二)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2、了解切断传染病流行的方法重点难点传染病的特点;切断传染病流行的方法。引入:“鸡年说鸡”从禽流感说起资料:1.什么是禽流感?2.什么叫传染病?三、传染病1、传
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2、特点(1)传染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2)流行性: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
传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3)免疫性: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对该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实例:2000年有许多人得甲肝病,有的家庭甚至几口人先后染上,这说明传染病有___性和___性。而当以后再
次流行甲肝时,曾患过甲肝且体质较弱的同学却未被传染上,这是因为人体患过某种传染病后,常对该病产生一定____,即___性。(传染、流行、抵抗力、免疫)3、练一练:张三去医院看病,在他的周围有六位病人,分别患有甲肝、阑尾炎、心脏病、骨折、流感、肺结
核。试判断,在六位病人中,对张三有威胁的是哪几位?你是如何判断的?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1)是否有病原体(2)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具有流行性。视频资料:人类历史上传染病的危害(流行性感冒):从1580年至今,全球范围内的流感流行、大流行已超过30次。流感是20世纪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191
8~1920年发生的“西班牙流感”使全球1/5以上的人得病,至少有2000万人丧生。1957年,流感从亚洲开始,接着又在澳洲、美洲和欧洲登陆,在全世界肆虐,全球共有15亿人患病,数以万计的老人和儿童死于这场灾难。1968年,流感从香港开始,再次席卷全世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全世界有6亿人患流
感。阅读资料:2017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禽流感流行现状。判断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流感、肺结核、近视眼、红眼病、贫血、龋齿、蛔虫病、乙型脑炎、冠心病、乙肝传染病:流感、肺结核、红眼病、蛔虫病、乙型脑炎、乙肝4、传染病的四种类型:空气、唾沫传播——呼吸道传染
病饮水、食物传播——消化道传染病吸血昆虫为媒介传播——血液传染病接触传播——体表传染病性接触传播——性传播疾病传染病种类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消化道传染病甲型肝
炎、细菌性痢疾、伤寒、蛔虫病、蛲虫病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血液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和鲜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性传播疾病梅毒、淋病、艾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牙肿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传
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人群思考:那么如何控制传染病流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切断其中任何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5、预防传染病流行原则:切断其中任一环节
,流行即可停止具体措施:控制传染源:(1)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等。(2)对感染动物及时处理。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水源和粪便管理;生活用具消毒;消灭媒介动物(蝇蚊蚤虱)等。保护易感人群
:(主要方法)体育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预防接种等讨论:这三幅图分别表示预防传染病的什么措施?(结合图)同理:这四幅图属于控制传染病何种措施?(结合图)思考:打狗工作人员带着厚厚的防护手套,属于_______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对所有死狗进行深埋处理,属于__
_____措施。(控制传染源)动画:我不想说我是鸡讨论:谁是引发禽流感的元凶?网络资料: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禽流感。小结: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思考:(1)我们对甲肝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属于哪项措施?,(2)为什么我们应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3)目前我们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属于哪项措施?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