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DOC
  • 阅读 4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6.5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 .doc,共(4)页,46.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98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检测(二十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9·广东百校联考)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A.

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大多数国民会赞成恢复帝制、垂辫缠足、复科举等,说明国民的思想仍然深受封建思想影响,A项正确。2

.1905年3月,某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凡参加追悼会的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这反映出()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B.民国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C.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D.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俗解析:

选D材料仅为某一学者的声明,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先进习俗取代了落后习俗,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丧葬礼仪也属于纲常礼教的内容,“抛弃”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该学者倡导现代文明的习俗,故D项正确。3

.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A.通讯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B.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C.卢汉铁

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D.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解析:选B通讯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行路”不符,故A项错误;交通工具与材料中“火轮”“铁路”“从今不歌行路难”相符,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

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多,材料中“1905年”不可能得到完全解决,故D项错误。4.(2019·肇庆一模)1912年3月5日,孙中山颁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云:“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

;或遁入淄流,以终余年。痛矣„„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此令。”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力倡剪辫的主要目的是()A.改良社会风气B.恢复汉族传统C

.推翻专制统治D.革除满清恶俗解析:选A从材料“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可知孙中山认为剪辫是消除陋习,改良风气的行为,故A项正确;剪辫是效仿西方的发饰,不是恢复汉族传统,故B

项错误;从材料“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可知剪辫是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之后,故C项错误;剪辫是革除满清陋习,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革除陋习,使社会风气向文明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5.(2019·太原一模)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

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这表明()A.西方思想受到各界普遍欢迎B.民族危机刺激国人了解西方C.中

美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D.社会精英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解析:选B西方思想被新式人士大加赞同,不代表各界人士都欢迎,故A项错误;抓住时间1896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光绪帝、洋务派、孙中山、康梁等人都积极阅读《万国公报》,反映民族危机下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关注世界,故B项正确;题

干只是提及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而已,故C项错误;光绪帝、洋务派大臣是不愿学习西方制度的,故D项错误。6.(2019·山西六校联考)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1935年1946年1947年1958年1977年1

978年1985年流浪儿童三毛形象《三毛从军记》系列漫画《三毛流浪记》漫画《三毛流浪记》电影《三毛学雷锋》系列漫画《三毛爱科学》系列漫画《三毛学法》系列漫画A.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新中国一直坚持“双百”方针C.国民党发动了全民族抗战D

.漫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解析:选A根据材料多种三毛形象,都鲜明地打上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烙印,故A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期间,“双百”方针没能继续坚持,故B项错误;C项与表格无直接的关联,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漫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反映,与民主政治无直接关联,

故D项错误。7.(2019·洛阳期中)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而1912年元旦的《申报》则以显著位置对民国成立刊登庆

祝标语和祝词。这一变化表明()A.《申报》开始转变对华立场B.媒体报道追求客观公正C.《申报》始终紧随政治风向D.时局变动影响大众传媒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申报》转变对民主革命立场,故A项错误;材料《申报》立场的变化,反映出媒体报道受到政治时局的影响,故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申报

》立场的变化是主动紧随,还是被动接受的结果,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5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大家庭制度,这种制度根源于农业社会。定居,种田,人愈多愈好,所以就鼓励多子多孙,多少代都不

分家。大家庭好处在哪里?教育,父母不用操心,那是整个家族的事情。养老不用操心,老了怎么办?落叶归根,回家养老,享天伦之乐。你在外面做事情,家庭是最可靠的支撑。你在外面所赚的收入,都贡献给家庭,让家庭的力量愈来愈大,从而为你在外面做事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材料二20世纪初,工厂吸引人们离开家庭,到

工厂工作,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人们的工作不再以家庭为本位,而是转变为在不同的工业、商业机构之中。因此,年轻人大多离家到城市、工厂寻找工作机会。在这种生活环境下,小家庭模式逐渐衍生。另外,由于人与人

之间的感情随着彼此生活环境不同而变得淡薄,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较为疏离,兄弟姊妹的争吵趋于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以家庭为本的观念逐渐为以个人为本的观念所取代,人们更重视个人的发展与地位,倾向于将个人置

于家庭之上,这冲击了传统家庭文化所建立的道德价值观与行事规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大家庭制度形成的社会根源和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家庭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谈谈你对家庭建设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根源于农业社会”思

考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保障、责任意识、文化传承等方面思考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的“小家庭模式逐渐衍生”“中国传统以家庭为本的观念逐渐为以个人为本的观念所取代”进行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中的“

工厂吸引„„”可知与工业化有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再补充其他方面的原因即可;第三小问,根据这种变化带来的积极、消极影响,从如何有利于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思考。答案:(1)社会根源: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积极作用:有利于生产;具有社

会保障功能,担负着教育和养老的职责;为家庭成员提供财力支持和帮助;保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2)变化:大家庭逐渐解体,小家庭逐渐衍生;以个人为本的观念取代以家庭为本的观念。原因:工业文明的发展;新式教育的发展;民主、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认识: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发扬尊老爱幼、互爱、互

助的优良传统,建立民主、平等、互爱、和谐的家庭关系;国家政策、社会舆论应该引导建设良好的家风。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