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4《简单机械(1)》教案-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2)页,50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84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九年级上第3章第4节简单机械(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2)认识生活、生产、人体中的杠杆。(3)知道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技能目标:(1)识别杠杆的支点、阻力、动力(2)会绘制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3、情
感目标(1)通过杆杆的学习,认识杠杆在生活实践的运用(2)通过对力臂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二、重点和难点:1、能确认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能找出力臂和画出力臂。三、教学过程师:课前
分组,收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杠杆。生:展示课前寻找到的杠杆,(包括课件和实物)师:提问这些杠杆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特征。(杠杆的形状、受力情况、转动过程)生:评价杠杆的一些特征,并相互补充。师:小结杠杆的三个特征:受到力的作用、能够绕固定点转动、是一根硬棒师:下定义什么是杠杆生:1、依据杠杆的三
个特征,给自己带来的杠杆做一个判断,是否是杠杆。2、依据杠杆的三个特征,再举几个实例。师:补充生活中常见杠杆的实例、人体中的杠杆、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的杠杆等。师:通过撬棒撬石头的实例,分析杠杆的三个特征,进一步引出杠杆的五要素。杠
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生:在撬棒撬石头的实例分析背景下,师生共同归出纳杠杆五要素的特点: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
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生:交流1、在以往的教学过程经常碰到下例问题,学生都会很纠结
,谈谈你对下例常见问题的理解。A、杠杆一定是一根直的硬棒。B、动力臂和阻力臂一定在杠杆上C、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一定在杠杆的两侧相反D、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连线叫动力臂2、两位小孩玩翘翘板,寻找杠杆的五要素?四、课堂练
习1、某品牌胶棉拖把的主要结构如图甲所示,使用前将棉头浸泡于水中吸水,再向后拉动“拉手”,使之绕O点转动,胶棉夹将棉头中多余的水分挤出。(1)该拖把中的“拉手”属于简单机械中的。2、如图,这款图钉来自一位初中生的创意,翘起部分为我们预留出施力空间。图钉作为杠杆,其支点是()A.A
点B.B点C.C点D.D点3、作出右图F1的力臂五、板书设计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如果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来源:学_科_网Z_X_X_K](2)
动力(F1)(3)阻力(F2)(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