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2《能量转化的量度》教案 (8)-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27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847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题目3.2能量转化的量度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理解能的转化跟做功的关系。知道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2、技能领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3、情感领域:通过功的计算,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量转化的量度:功难点
:功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教学方法交互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硬件:电脑白板多媒体软件:PPT\word教学设计思路本人从生活中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并总结。知道什么情况下做功,也就是做功的定义。并理解做
功的二个要素。接下来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理解什么情况下做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然后是功的计算,知道公式的来龙去脉,深入理解功计算。最后通过例子和练习学会简单的功的计算。最后进行小结。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间安排(一)引入新课以举重、
马拉车为例,说明能量的相互转化。并引出能量转化的量度——功。(二)新课教学1、功读图并思考:从力和运动角度分析,举重运动员向上举起杠铃和马向前拉车两种情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杠铃和马车都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都发生了移动。功:物体
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该物体做了功。注:(1)要搞清楚是什么物体用力,什么物体受力,在力的方向上产生了什么效果。(3)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讨论:塔式起重机下挂着重
物,当重物处于①静止不动、②匀速向上运动、③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三种不同情况时,钢索的拉力是否都对它做了功?——静止不动和水平方向运动都没对重物做功;匀速向上运动对物体做了功。强调功所需具备的两个要素。在下列二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引起学
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得出什么是功通过课堂练习,吊车深入理解功的含义。并会初步判断是否做功。5分钟5分钟5分钟⑵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距离;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
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W=Fs单位:焦(J)或牛·米(N·m)计算时需注意的问题:(1)分清是哪个力对物体做的功,计算功时的F就是这个力(2)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3)功的单位: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例1: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米/秒的速
度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2000牛,这辆汽车在1分钟做的功是多少?例2:某大厦楼高50米,完成此建筑物需要浇制钢筋混凝土1×104米3,还需用其他建筑材料共约2×104米3,假设混凝土的密度为2.5×103千克/米3,其他建筑材料的平均密度为1.5×103千克/米
3,取g=10牛/千克。⑴此大厦的自重为多大?⑵勘测表明,该大厦的地基所承受的压强不得超过1.2×106Pa,若房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103米2,此大厦的最大载重量为多大?⑶若要从地面向楼顶提供自来水,加压设备至少需给水施加多大压强
?若每天要把100米3的水从地面送到楼顶上,每天至少应对水做多少功?小结:以举重和马拉车为例,说明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所以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
耳。(三)布置作业1、课本P77练习第1、2、3题。总结不做功的二种情况,升华提高。通过速度来引入功的公式,学会功的计算。通过例题学会功的计算,学会简单的功的计算。并以练习巩固。小结10分钟10分钟5分钟2、作业本第
二节第一部分。板书设计第2节能量转化的量度一、功1、什么是功?2、做功的两个因素二、功的计算1、公式:功=力×距离W=Fs2、单位:焦(J)或牛·米(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