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1《能量及其形式》教案 (4)-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4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84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3.1能量及其形式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九上第三章的起始内容,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科学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有关能量的初步概念,如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本节课就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同学们认
识到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2、通过实验和
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重点:1、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2、理解什么是能量。教学设计思想在本节内容的教
学中,应始终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极具张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迫切想知道有什么好的方法的心理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将好奇化为探究的欲望;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以问题激发思维;通过三
个探究性小实验,不断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以学生对概念车不同动力的预设为话题,引入新课归纳实质:能量转化的普遍性讨论能的存在形式、能量的利用方式知识迁移,解释现象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概念车的模型和图片。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概念车动起来?二、新课教学1.建构能量的形式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一任务一:怎么让车动起来?你的方法你的依据(可以玩过、看
过、听过、查阅过的一样事例)引导学生分析:通过结合小学学过的方法和生活常识,思考让概念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如风吹、汽油机、原子核、太阳能电板、装电池等,激发学生思维。问题1:诸多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具有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让概念车动起来都需
要能量,而诸多方法都具有能量这一特点。问题2:我们想到的这些方法中都具有哪些能量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能量形式,通过图片和视频等手段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形式有很多,如机械能、电能、电磁能、风能、核能、声能等,并
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评述:尽管学生尚未学过更多有关能量的形式,但这并不妨碍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与自身经历得出更多有关能量的形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本环节通过图片与视频,引导学生从生活对能量的形式加以主动建构。)问题3:那么你能想象一下,如
果没有能量,我们的学习或生活会怎样?下列情境会怎样?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和变化都与能量有关,只有有了能量,我们的生活采多姿多彩。2.实例分析,深化能量的形式问题1:请分析以下两种现象与哪些形式的能量有关:1、雷电交加的场面非常壮观,那么雷电具有哪些形式的能呢?
(电能、电磁能、声能)2、来回摇晃一下手摇手电筒,手电筒的小灯泡就能发光。在摇动手电筒的过程中,手电筒具有什么形式的能呢?(机械能、电能、电磁能、热能)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中的运动、变化、现象往往伴随着多种能
量的形式。3.认识能量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二实验:1、将小钢球放在斜面的最底部,静止放手,看小球能否滚上斜面;(不能)2、将小钢球放在左边固定斜面与红线的交界处,静止放手,观察小球从左边斜面滚到右边斜面的滚动情况,并用铅笔标记小球
滚到右边斜面的最高点,重复实验3次,比较最高点高度是否相同。(相同)3、将右边斜面坡度下调成为新斜面(将小磁铁从乙位置移至丙位置),重复第2部操作3次,比较最高点高度是否相同。(相同)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比较1和2你得到什么结论?(2)比较2和3你得到什
么结论?(评述:能量的形式学生可以理解,但对于什么是“能量”的概念理解,因比较抽象,要理解它并不容易,让学生从三个实验的两两对比角度分析,一是使学生的构建更加牢固,二是深化学生对能量以及伽利略实验的理解。)小结:小球好像“记住”了起始高度。其实小球在被抬高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与高度
有关的量,小球“记住”的就是这个与起始高度相关的一个“量”,这个“量”就叫能量,简称能。问题1:如果将右边斜面掰平成丁斜面,如果不计摩擦阻力,小球将怎样运动呢?引导学生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与了解,小球想达到原来的高度,但永远达不到,只能永远的运动下去,这种运动状态证明了“力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与七年级所学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相联系。三、课堂小结,归纳提炼学生归纳今天所学(1、能量的形式;2、什么是能量;3、事实加推理和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