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6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221.0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7)页,221.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84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第1课时)科别科学年级九年级设计者董继刚时间2017.04.28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区别有机物和无机物;知道一些简单有机物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有机物及其性能、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使学生树立“物质循环”的思想,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对物质世界变化规律的认识;教后记(任务分析)1、学习目标的达成: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等学习方式;2、学习的准备:课前

预习学案;3、课题:有机物和有机合成材料;4、课时安排:1课时5、教学准备:指甲,棉花纤维,酒精灯,坩埚钳,表面皿。教学过程一、视频引入,激趣设疑活动一、视频:生命的诞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看视频:1.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有哪些?(结合课本49-50页)2.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3.合成氨基酸的物质有哪些?(评述:通过该情景的创设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创设问题情景,熟悉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二是通过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认知基础。)师:生命体中的有机物有哪些?生:蛋白质、糖类、脂肪。师:构

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生:茫然。师:是氨基酸。师:氨基酸是由哪些物质合成的?师:氨基酸的合成离不开一种重要的气体,这种气体在西气东输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吗?生:甲烷。师:蛋白质---氨基酸---甲烷,他们

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们一起来探究生命的起源。二、新课教学,合作交流1.生命体中的有机物师:通过看视频,你觉得生命体的的有机物主要有哪些?生:蛋白质、糖类、脂肪。(评述:蛋白质、糖类、脂肪都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让学生把已经沉淀在生活经验下面的东西翻上来,勾起他

们的回忆,使科学概念、科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构起来。)师:阅读课本,填一填:生: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生命体主要的贮存能量的物质是。师: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我们的指甲、头发或羊毛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师:老师最近买了

一件羊毛衫,你能帮助老师鉴别一下羊毛的真伪吗?生:茫然。活动二、蛋白质的鉴别①剪取指甲、头发或羊毛放在火焰上灼烧,能闻到的气味,同时看到。②点燃棉花纤维,能闻到的气味。师:点燃棉花纤维和羊毛后,所闻到的气味为什么不同?1.

本教学设计思路是由生活到科学,由大分子有机物到小分子有机物再到无机物,由师生活动到主动构建概念。2.本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做出了调整,由教材中有机物到人体中的有机物调换为先学习人体中的有机物,后学习简单的有机物,最后主动构建有机物的概念和物质循环的思想。3.根据课堂学生

反馈来看,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4.根据第一节学生的课堂表现所的调整为:将学生阅读课本填一填的活动改为我会读,让学生分小组展开竞赛比拼,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打印课堂活动单在本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活动单作为探究活动的一个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本节课

的活动单设计过于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没有让学生建立起来物质循环的思想。6.通过优化教材设计,使整堂课的内容围绕一个活动主线去进行,从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能动作用,发散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活动真正地活起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棉花与羊毛是不同类物质,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评述:本实验的设置,令人信服地得出结论,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凸显了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师:在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甲烷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2.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知识链接---"最

熟悉的陌生人-甲烷"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我国新疆塔里木具有良好的天然气资源条件,目前已探明的储量为3900亿立方米,按照西气东输120-140亿立方米的年供气规模,可稳定供气11-13年。西气东输管道西起新疆塔

里木天然气田,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10个省市区,干线全长4000公里。据测算,西气东输工程静态总投资约为1400亿元人民币。2005年实现全线贯通,把新疆塔里木的天然气输送

到上海。(评述:国家建设项目的介绍,一方面是为了将新授内容自然引入,另一方面也对学生进行了熏陶,让他们熟知中国的建设,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师:介绍甲烷的组成和性质:俗称“沼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

气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注意:可燃物点燃前都要验纯)。CH4+2O2==========CO2+2H2O师:甲烷作为燃料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它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它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什么物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活动三探究甲烷的燃烧产物【提出猜想】生成物中一定有(填化

学式),可能有CO2和CO。【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生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猜想:【现象与结论】(1)观察到A中,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点燃(2)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3)观察到D中粉末由黑色变成___色,证明混合

气中含有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交流讨论】(4)小武认为:从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推断出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那么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5)小文则提出:从环保的角度看,此装置有一个不足之处,你认为是.(评述:这里对教材做了拓展性处理,目的是强化学生对甲烷的认识。加强学法的引

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师:除了甲烷,还有哪些简单的有机物呢?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性质和用途?阅读课本回答。(评述:问题的起点低,意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阅读教材的习惯。)生1:丁烷:是

打火机中液体、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它是常温下经压缩后变成液态,灌装在钢瓶中,使用时经减压就行).生2:乙炔:性质――具有可燃性,燃烧时能产生3000度以上的高温。生3:酒精: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需密闭保存),能与水以任意比

相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汽油、氯仿、苯)。师:请同学去黑板上书写以上几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生1:2C4H10+13O2==========8CO2+10H2O生2:2C2H2+5O2=======

====4CO2+2H2O生3:C2H5OH+3O2===========2CO2+3H2O(评述:对于学生在教材中获得已有知识的处理,让学生亲自书写化学方程式,这样的出路不仅节约了时间,又找到了新知识的

生长点。)点燃点燃点燃师:观察以下化学式:C2H2(乙炔)C6H12O6(葡萄糖)C4H10(丁烷)C2H5OH(酒精)CCl4(氯仿)CH3COOH(乙酸)师:这些物质的元素组成中有什么共同特点?(评述:通过化学式的比较分析,尝试让学生在已有学习基础的层次上得出

有机物的概念。通过整节课的铺垫和化学式的分析建构有机物的概念,一是使学生的构建更加牢固,二是深化学生对生活中和理论中接触过的有机物的认识和理解。)生:都有碳元素。师:你们知道有机物的概念了吗?简单叙述一下。生1

:含有碳元素的一类物质。生2:含有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生3: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比如说蛋白质、糖类、脂肪、氨基酸、甲烷等等。师: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师:阅读课本小组讨论有机物的用途。(评述: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增加教材的亲和力,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

氛围。)师:同学们预想一下,生命体中的有机物是由什么物质形成的?生:无机物。师:简单介绍生命的起源。一些现代科学家相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他们推测一些有机化合物汇集在原始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又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更大的分子,直到形成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

—蛋白质,以及作为遗传物质的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经过浓缩、凝聚等作用,形成了一个由多分子组成的体系,外面有一层膜,与海水隔开,在原始海洋中又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原始的生命。(评述:通

过探究让学生简单了解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为九下学习埋下铺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师: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转化为无机物吗?生:可以。师:阅读课本50页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填空。生:(1)

自然界中各种通过被植物吸收,从自然环境进入,变成。(2)有机物通过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转移。生物体通过作用,将转化为,通过生物的排泄物和尸体的分解,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中去。(评述:知识点的学习通过填空的形式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三、课堂小结小

结本节课的内容,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布置课下小问题: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验证甲烷的元素组成。本教学设计特点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抓住了学生好动、好问、表现欲望强的特点,让学生从自己身体

的组成出发,由蛋白质----氨基酸----甲烷的主线,从而把有几大分子到有机小分子,再到最简单的有机物过渡到第一章的无机物联系成了一张网,借助视频、实验、装置分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突破难点,激发兴趣,体会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思想和物质循环的

基本途径,知识上要求不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物质世界变化规律的认识,这也回应了本章教学的目标之一------探索物质的变化,认识规律,掌握方法、建立科学的物质观。设计的理论依据(已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优势(及局限分析)优势分析:1.通过视频导入递进式的设问,暴露出学生对已有认知

中的错误,然后通过学生思考和师生互动,甄别错误,完善对科学概念的理解。2.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肪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由生活到科学,让学生主动构建有机物的概念,并了解其性质和

用途。3.教学设计中实验方案题目的设计从发散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发问的时间;锻炼了思维的多向性和敏捷性,增强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了创新思维能力。局限分析:1.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学习的不是很透彻,只是简单了解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有待九年级下

册的继续学习。2.课堂的容量不小,学生阅读的活动过多,活动形式有待于多样化。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5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