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共(3)页,204.36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8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题目4.1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2.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走科技兴农之路。教学目标1.用实例说明
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2.说出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1.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1.说出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的基本措施。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打开农业之门情景创设(2分钟)教师组织活动。1.舌
尖上的农业是什么给你提供一天的能量——是早餐。那么大家分别说说你今天早上都吃的什么呢?或者你最爱吃的大餐是什么?1.猜成语__23456789__(缺衣少食)12345678910(丰衣足食)图片展示农业在日常生活中的
体现。新知探究(30分钟)1.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小组活动,概括农业的概念。农业部门主要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设计一个连线题,了解各农业生产部门的概念。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通过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及图片展示,归纳农业的重要性。•农业分布地区差
异学生活动活动一、关注学生的早餐以及最爱吃的大餐,通过早餐的铺垫,展开食物的来源。活动二、通过猜成语,感知除了食物来源于农业以外,还有我们的衣物也间接来源于农业小组讨论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以自身的了解为出发点,了解农业的各部门及其
重要性。展示“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地图,通过南北方,东西部日常饮食的不同,分析我国的农业分布地区差异。1.东西差异——东耕西牧2.种植业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平原地区。3.林业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及东南人工林区。4.渔业则以海洋捕捞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淡水鱼业最为发达。5.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
牧业为主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山区的农业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有规律的分布的。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农业生产和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农业生产除了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的制约,还会
受到市场需求、农业科技、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播放视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四、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与科技创新1.图片展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出现在我国的那些地方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2.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种种问题,要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推
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优1.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2.分别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秦岭—淮河一线,说出其两侧种植业分布的差异。活动三:玩转开心农场A地坡度较陡,水土易流失,适宜发展(林业)B地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种植)业。C地地势低洼,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D地坡度较缓,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通过查找资料,并结合读图“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你能归纳出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吗?结
合家乡的实际情况,请同学们一起为以下三位农民伯伯出谋划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助力农业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质、高产、高效农业。展示农业发展中科技创新。1.水土流失2.
干旱3.洪涝灾害4.土地荒漠化5.环境污染为我国农业发展出谋划策。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农业现状,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助力农业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