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常见的碱》教案-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5)页,5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82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名称》教学设计教学题目《常见的碱》所选教材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常见的碱》一、学习内容分析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②认识强
碱的腐蚀性。③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过程与方法:初步用探究的方法认识碱的性质,采用对比观察与分析的方式归纳出碱的通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强碱的腐蚀性的认识、正确掌握碱的使用方法,树立安全使用腐蚀性药品的意识,
增强实验安全意识。2.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的划分)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硫酸和盐酸)的性质后;①知道烧碱、消石灰、氨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钠;②认识强碱的腐蚀性;初步用探究的方法认识碱的性质,采
用对比观察与分析;通过对强碱的腐蚀性的认识、正确掌握碱的使用方法,;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以及;NaOHCa(OH)2的化学性质项目内容应对措施教学重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
用分组实验,教学难点NaOHCa(OH)2的化学性质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观察与分析的方式,分别书写化学方程式,从而归纳概括出碱的“通性”。二、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信息)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把学生引入探求答案的学习情境中,使其产生学习的动力[实验](与盐反应)、[实验](NaOH与盐反应)均为试管实验,便于学生操作,因此设计为分组实验,学生自己探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全面准确的观察。实验完毕让学生自我展示,描述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填写表2中的②⑧③④),有利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再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实验突破难点与CO2反应教材中没有设计实验,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又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直接接受有一定的难度。为此设计"喷泉实验"。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已学过的"吹气"实验,但实验后无现象,不能确定
是否反应,出现疑虑,增强求知欲望。然后展示"喷泉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总结。为验证生成物是什么,再次设计实验,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先猜想,再验证,后总结的研究方法。三、学习环境选
择1.学习环境选择(B)A.简易多媒体教室B.交互式电子白板C.网络教室D.移动学习环境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描述整体教学环节规划,按顺序说明每一环节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等
)教学环节知识点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如图片/视频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与效果[新课引入][投影]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学科,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用途,那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认识一下常见的碱的性质。思
考质疑、激发兴趣,明确学习任务。讲授新课氢氧化钠易潮解氢氧化钠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提问实验[演示实验][问题讨论]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指导学生做氢氧化
钠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给予讲评。[演示实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烧杯,观察:[问题讨论]1、为什么
气球会逐渐涨大?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写?3、怎样保存氢氧化钠?说明原因?指导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思考、讨论、氢氧化钠可干燥某些气体。一位学生到讲台前完成两个实验,其他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找出操作中的错误,并总结出氢氧化钠的第一
点化学性质讨论气球涨大的原因,最后得出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正确结论。分析如何保存NaOH及原因。NaOH+SiO2=Na2SiO3+H2O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及书写这一类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中和反
应)氢氧化钠跟某些盐的反应学生实验[投影]在讲酸的性质时,我们学习了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这也是碱的重要性质.[板书]3.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中和反应)氢氧化钠跟某些盐的反应指导学生实验并引导学生规范操作,观察现象:[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二回忆,学生到黑板上完成酸与碱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议程式:做练习二加强化学方程式书写练习,加深理解NaOH性质。巩固实验操作、描述现象的能力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熟悉物质的分类。巩固知识课堂小节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小结]组织学生共同总结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归纳、总结。记录、记忆反应规律。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巩固、记忆反应规律。巩固练习[投影][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独立完成检测题检查是否完成教学目的。五、评价方案设计1.评价形式与工具(ABDE)可
多选A.课堂提问B.书面练习C.制作作品D.测验E.其他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1.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2KMnO4=K2MnO4+MnO2+O2↑(B)Fe2O3+3H2SO4=Fe2(SO4)3+3H2O(C)Fe+CuSO4=FeSO4+C
u(D)CO2+H2O=H2CO32.下列气体中,不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是()(A)H2(B)O2(C)N2(D)CO23.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时,应把氢氧化钠直接放在()(A)天平的托盘上(B)滤纸上
(C)小烧杯内(D)试管中4.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A)浓硫酸(B)火碱(C)水(D)浓盐酸5.盛有盐酸、水、氢氧化钠的三瓶无色液体,请选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区别开。六、备注(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管理思路、可能存在的教学意外及应急预案等。如同时
设计有板书,在下框中表明)一、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1.NaOH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中和反应)4.氢氧化钠与某些盐的反应(三)氢氧化钠
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