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教案 (4)-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10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68.0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常见的碱》教案 (4)-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常见的碱》教案 (4)-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常见的碱》教案 (4)-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5)页,68.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82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常见的碱科目:科学教学对象:九年级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可分为两课时,主要探究碱的性质,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单独安排在第5节,这是和原教材的不能之处。教材上接《常见的酸》,

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与酸的性质相似的教学编排,所以我们应意识地运用研究酸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碱的性质。本节教材开头直接问碱有哪些性质呢,然后通过三个活动来分析对比碱的共性,然后教材介绍了氢氧化钠的个性,突出它易潮解、溶于水时

放出大量热量、腐蚀性,再学习氢氧化钙的性质,最后总结碱的性质。我认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前面的3个活动,即探究碱和指示剂的反应、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和盐的反应。2、对于碱的性质的教学是从实验中归纳出的,所以要做好每

一个实验,培养学生描述现象的能力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能,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穿插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的知识。同时学生对物质的颜色,溶解性等方面,教师有必要加强指导。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的碱(可溶性碱)的化学性质:①和酸

碱指示剂的反应,②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③和盐的反应,[技能目标]1、继续练习试管和滴管进行物质性质试验的操作。2、通过碱的性质学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目标]1、渗透STS教育思想,2、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开始认识常规的实验器具,并进行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到八年级下又学习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直到九年级又开始学习酸、碱、盐。从时间跨度上来说,由于相隔时间较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已相对生疏,实验观察能力也不见得很好,最重要的分析能力也比

较缺乏。所以在本节课应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我决定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主要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常见的可溶性碱的化学性质,并提高学生分析归

纳总结的能力。本节课可通过复习《常见的酸》里酸的通性后,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了解的常见的碱,从而引入课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做好三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碱和酸碱指示剂的反应,在氢氧化钠溶液里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试验,最后用氢氧化钙溶液做相似的实验,

得出结论。第二个实验是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发生的现象,并介绍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的反应,最后得出结论。第三个实验是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的反应,这个实验尤其要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最后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常见的碱

的化学性质,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科学素养(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常见的碱(可溶性碱)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和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引

入:在上一节中介绍了一些生活中酸性的食物,要求学生举例。、、、、其实还有很多食物成碱性的。(常见食物的碱性:牛乳、茶、柿子、黄瓜、胡萝卜、萝卜、菠菜、柑橘类、葡萄、芋头、海带、葡萄干、马铃薯、卷心菜、笋、香菇类、油菜、南瓜、豆腐

、苹果、梨、香蕉、樱桃等。)如柿子,你们在尝一个未成熟的柿子时有何感觉?回答:涩味。分析:因为柿子里含有碱性物质的缘故,食用碱性食品时会感到涩味,洗澡时不小心有肥皂泡溅到嘴里也有这种感觉,设问:肥皂中含有少量碱性物质,擦拭肥皂时有何感觉?.回答:滑腻感得出碱性水溶液有滑腻感。常见

的碱性物质中,往往含有NaOH、Ca(OH)2等,都属于碱。到底什么是碱?碱还有哪些性质呢?生:猪肉、鸡蛋等课堂引入,激发课题可归纳出生活中常见碱性物质的特点。活动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1.在2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phenolph

thalein)试液,观察试管里的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用pH试纸试验,氢氧化钠溶液能使pH试纸呈什么颜色?2.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观察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将上述实验结果都填入表中。试液酚酞试液紫色石

蕊试液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红蓝,pH>7澄清石灰水红蓝,pH>7归纳实验现象得结论: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变蓝,pH>7思考: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而不直接说成“碱”?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由

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过渡:碱还有哪些性质?生仔细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得出碱性物质和指示剂反应的特点。学生回答碱性物质和碱有什么区别?(碱一定是碱性物质,碱性物质不一定是碱)认识物质的方法——对一类

物质中典型的物质进行分析、寻找物质的特性、归纳性质、推测用途。活动2: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里含有二氧化硫,请问二氧化碳气体排入大气有何危害?如果将废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的含量。其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工业上常用碱溶液来吸收酸性气体。(亚硫酸钠)学生尝试总结此块中碱的性质。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污染大气,

造成酸雨)得出检验二氧化碳存在的方法得出碱能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活动3:1.在2支试管中分别注入2-3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1、生分别观察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的颜色:蓝绿色和黄色总结得出碱和盐反2.在上述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

OH)2↓+2NaClFeC13+3NaOH==Fe(OH)3↓+3NaCl(注意:参加反应的碱和盐都应该是可溶性的,而生成的新盐和新碱中至少有一种是不溶性的沉淀.)2、学生发现氯化铜溶液的试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氯化铁溶液的试管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应的

特点,并得到碱和盐就具备什么条件七、教学评价设计评价项目评价内容权重得分学生听讲完成预习作业,课前准备到位10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热烈讨论10乐于动手操作,实验,积极合作,探究,能标新立异20当堂训练又快又好40善于总结,20八、板书设计1、碱溶液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2、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实验:澄清石灰水里通二氧化碳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用于鉴别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的化学反应:SO2+2NaOH===Na2SO3+H2O,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注意:这里的碱要求是可溶性碱)3、碱溶液与盐反应。氯化铜:蓝绿色,氯化铁:黄色现象:盛氯化铜溶液的试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盛氯化铁溶液的试

管出现红褐色絮状沉淀.CuCl2+2NaOH==Cu(OH)2↓+2NaCl〈蓝色溶液〉(蓝色絮状沉淀)FeC13+3NaOH==Fe(OH)3↓+3NaCl(黄色溶液)(红褐色絮状沉淀)用途:检验铜离子、铁离子的方法碱+盐新碱+新盐九.教学反思可以

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1、本节课可以说是实验课,实验是否清楚预示着这节课是否上得成功。由于学校里的药品有的比较陈旧,所以在做碱和紫色石蕊试液的反应时,蓝色和紫色不容易区别,很多学生都说不明显。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引入对有关碱的性质的学习,再用实验来得出碱的有关性质。本

节课以“实验——性质”为主线。我感觉整堂课的课堂气氛是非常热烈的,学生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学生思维的激发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来获取知识;如何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并引导他们分析,解决问

题;如何寻找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赞扬鼓励,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3、课后的作业来看,学生在写碱和盐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时还是搞不清哪些时候反应哪些时候不反应,这也反映出学生对物质的溶解性还不是掌握得很清楚。除了多加练习之外,还应拓展课外知识。4、如果重新上这堂课,可以设计成学生小组合作实验,由学生自己写出实验报告并归纳出碱的性质。老师只做引导者,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3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