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与氧气》说课-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PPT
  • 阅读 5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8.726 M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空气与氧气》说课-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空气与氧气》说课-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空气与氧气》说课-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空气与氧气》说课-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空气与氧气》说课-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空气与氧气》说课-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ppt,共(30)页,8.72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80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空气与氧气》说课1教学设计过程的再现2教学主要片段的展示教学设计思想的阐释34教学实际效果的反思CONTENTS教学设计过程的再现教学设计过程的再现从教材的内容上看,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成分,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体积比)测定和空气的利用。这些内容上承八年级上地球的外衣——大气层,下接本单元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空气污染与保护等知识。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化学世界物质性质学习的敲门砖。学习任务分析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分析,对空气这一内容的认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

识与经验,如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这样的介质,知道大气层,大气运动,大气压等概念,也就是对于空气的存在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然而对空气的组成成分知道的并不详细。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与学习。在重

、难点的突破中,也要充分结合这些“已知”,学生自主建构“新知”会更顺利。学习者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氮气、氧气等常见气体的空气比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比的

方法;2、通过探究实验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空气与生活的紧密关系;2、了解空气的利用;3、树立保护空气的意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空气的成分验证;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实验教学难点:理解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比的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情景

与体验二、疑问与实验三、小结与延伸教学过程设计空气的成分认识空气验证空气成分检验二氧化碳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比空气的利用空气的发现史教学主要片段的展示你说的没了是指什么没了?那真的什么都没了吗?空气实验实验现象分析现象结论

教学主要片段的展示教学主要片段的展示装置的特点教学主要片段的展示怎样才能从水进去的多少测出氧气和空气的体积比呢?测出瓶子中氧气体积的方法测出瓶子中空气体积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思维的魅力教学主要片段的展示教学主要片段的展示教学主要片段的展示自主设计实验教学主要片段的展示观

看公益广告以前我在对这块教材处理时存在的一些问题:1.对教材的处理太过直白教学设计思想的阐释2.注重实验的成败,不重视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感悟。3.实验前太多解释,学生不深入思考结合上述思考,我觉得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想法,借鉴科学史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的想

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的阐释在教材76页,还介绍了氧气的发现,并给出了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的装置。其实我们不难知道,拉瓦锡,使用了汞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并发现汞槽中水银的液面上升从而确定了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如果学生要像拉瓦锡的思路一样

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要解决这几个问题:为什么用这个装置?为什么用了红磷?怎么测量氧气的含量?从学生能设计的实验角度去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个实验,包含了如下图所示的思维过程。教学设计思想的阐释教学设计思想的阐释如何测定瓶子中氧气占

空气体积比?如何测量瓶子中氧气体积?氧气体积如何转换成水的体积?采用什么办法消耗瓶子中的氧气?如何测量瓶子中空气体积?空气体积转换成水的体积测量(已有经验)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实际效果的反思关注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关注问题设置,发展学生思维优点:关注全体学生,立足学生

发展《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均应适合全体学生的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教师要创造学习科学的良好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兴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关注

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关注问题设置,发展学生思维科学教学不但要以问题为起点,而且要用进一步的问题来推进。我们应该把科学教学的过程设计成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把一堂课的目标问题分解成一系列首尾相接

、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富有逻辑关系的子问题。关注问题设置,发展学生思维那么减少的空气与进入的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的任务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希望瓶子中减少的气体是氧气呀,你有什么办法?你的办法很好,会不会有什么问题?那我们应该选取什么样的物质进行实验?这个装置有什么特点?如何

测定瓶子中空气的体积?如何测定瓶子中氧气的体积?教学实际效果的反思不足:1、是课堂语言还待进一步简练,使问题点拨恰到好处;2、是要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增强自主性。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