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光合作用》PPT课件 (3)-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ppt,共(25)页,6.064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80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节光合作用思考:小孩要吃饭才能长大,植物长大为什么就不用吃饭?人体通过摄食获得营养物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得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叶绿体一、光合作用的原理•1、定义:•2、表达式:•3、场所:•4、条件: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
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叶绿体视频叶绿体光照•4、两个变化:•5、意义:一、光合作用的原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
基本的食物来源产生的氧气可增加空气含氧量。光合作用阳光(光能)有机物(化学能)水二氧化碳氧气构成生物体供生命活动需要呼吸作用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1、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思考①如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思考②为
了便于收集氧气,应选用水生植物还是陆生植物?思考③如何检验氧气的存在?视频可以在清水中放入适量NaHCO3,以增加水中的CO2浓度,从而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3_78思考1:如何检验淀粉的存在?碘能使淀粉变蓝色,利用碘液检验淀粉的
存在。(课本第108页最后一个粉底方框)2、选用陆生植物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资料:1、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有较多的淀粉2、米粒中存在较多的淀粉;3、碘液中含有碘单质I2,单质碘I2能使淀粉变蓝色。学生实验:在米粒上滴加碘液思考2:叶片中本来就有有机物
,如何排除原有有机物对实验的干扰?饥饿处理,在暗处放置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有机物充分转移和消耗。2、选用陆生植物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思考3:叶片的绿色对淀粉的检验有干扰,如何除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信息:①叶绿素难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②加热可以加速叶绿素在酒精中的溶解将叶片放入酒精中加热,
直至叶片的绿色褪去。2、选用陆生植物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酒精颜色变化:叶片颜色变化:思考4:酒精是易燃物,直接加热容易引发火灾,该如何改进?酒精装在小烧杯中,通过水浴加热。2、选用陆生植物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思考5:碘液什么颜色?对观察叶片颜色是否有干扰?如何排除干扰?2、选用陆生植物验证
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金边黄杨:叶片绿色部分有叶绿体,叶缘金色部分没有叶绿体。光照下:得出结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得出结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3、选用陆生植物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实验设计:观察叶片颜色光照下:黑暗环境36h在绿色植物中,只有叶片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不是,植物含叶绿体的
见光部分均可进行光合作用。4、选用陆生植物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实验设计:清水NaOH溶液视频考考你:•1、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它们中有高达90多米的植物,也有矮至几毫米的苔藓植物,甚至还有些肉眼都看不
见的单细胞藻类植物。这些寂静无声的生命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这两种基本物质是()•A.水、二氧化碳•B.有机物(淀粉)、二氧化碳•C.氧气、水•D.有机物(淀粉)、氧气D考考你:•2、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A.叶绿素B.表皮C.叶柄D.叶绿体•3、在太阳光照射下的绿色植物()•
A.既有能量的贮存又有能量的释放•B.直接将太阳能贮存在植物内•C.只进行光合作用贮存能量•D.温度上升得很高,从而能量贮存越多DA考考你:•4、在金鱼缸中放养适量的金鱼藻等水草,金鱼将生活得更好,其主要原因是()•A.增加了金鱼所需的食物•B.美化了环境•C.增加了水中氧
气的含量•D.增加了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考考你:•5、在下列条件中,哪一项用酒精煮沸褪色的叶遇碘变蓝色:()•A.取自光照下的正常绿叶•B.取自光照下呈白色的叶片•C.取自放有二氧化碳吸收剂又密封的装置中的照光绿叶
•D.取自遮光下的正常绿叶A考考你:•6、将一株植物在黑暗环境中放置48小时,然后将一片叶子的叶脉切断(如下图所示),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再将叶片脱色处理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上部)叶呈棕色,b部(下部)叶呈蓝色,这个实验说明:•
(1)。(填字母代号)•A、叶上部有淀粉产生,下部无淀粉产生•B、叶下部有淀粉产生,上部无淀粉产生•(2)。(填字母代号)•A、光合作用需要光•B、光合作用需要CO2•C、光合作用需要H2OBCab棕色蓝色3、选用陆生植物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实验设计:①选择绿色植物枝条在黑暗环
境放置一昼夜;②一半枝条放阳光下照射4小时,一半枝条遮光;③摘下叶片并标记(A光照)(B无光照);④将叶片放在酒精中浸没,水浴加热,仔细观察叶片和酒精的颜色变化;⑤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⑥滴上碘液,几分钟后
,用清水冲掉叶片上的碘液,观察叶片的颜色是否变化,并记录;⑦分析并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