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日本》第二课时导学案-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x,共(2)页,92.97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资源小国经济大国、东西方融合的文化【学习目标】1.探究日本与世界密切联系的工业,理解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了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与分布。2.明确日本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明白中日文化交流源远
流长。3.初步建立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观念。【重点与难点】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东西兼具的日本文化。【阅读小短篇】(一)唐朝时期1.日本和服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到了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国,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饰,直至室町时代。日本
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指出:“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唐代前,日本和服色彩较为单一,多为原始色彩、民族色彩,同一服饰几乎同一色调;在唐朝文化的影响下
,和服色彩尤其是大和型贵族服饰色彩进入鼎盛期。2.日本建筑公元662年的天智朝,积极吸取唐国都城、宫殿建筑制度,营建平城京(今奈良)。公元710年迁都,进入奈良时代,遗构有药师寺东塔、唐招提寺讲堂、金
堂等。这些建筑都是以中国唐代建筑为楷模的日本古典建筑,是后世和样建筑的雏形。公元794年迁都平安京(今京都),进入平安时代,寺院建筑为之大变。随着密宗佛教的发展,开始营建山中寺院,堂、塔均建造在深山峡谷之中,一举完成佛教建筑的日本化,典型遗构是
室生寺,至今尚存8世纪末五重塔和9世纪中叶金堂。醍醐寺是另一实例。贯串整个平安时代的建筑日本化之风,以平等院凤凰堂的出现达于日本和尚重源和极点,它是日本建筑美的成熟表现。建筑界的中兴,开始于公元1185年东大寺复建。中国明州匠人陈和卿密切合作,吸取宋式营造技术,创立大
量使用素枋插拱的独特式样。为日本建筑界第二次吹进新风,今称大佛样。代表作有东大寺南大门、净土寺净土堂等,反映了生机勃勃的镰仓时代的建筑特征。(二)明治维新19世纪中叶,面临重重危机的日本,不堪忍受幕府统治和外国
侵略者压迫的日本民众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他们拿起武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成功后建立了明治政府。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实现了形式上的“四民”平等。(2)文化方面: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
作。历制上则停用阴历。(3)经济方面: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4)教育方面:设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发展近代资产阶级性质的义务教育,此外亦选派留学生到英、美、法、德等先进国家留学。(5)
军事方面:改革军队编制,陆军参考德国训练,海军参考英国海军编制。(6)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兴建新式铁路、公路。(7)宗教方面:取消了基督徒传教的禁令。【自主学习与探究合作】一、东西方兼容的日本1.民族
: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占绝对优势。2.《假如你是鉴真》:应日本和尚邀请,大唐皇帝指派,作为佛教大师、唐朝大使,你会带上个哪些物品来达成此行的目的呢?3.文化特征:向中国学习文化,如茶道、书法、建筑等,向欧美借鉴
了文明,如教育、军事、科技等,形成的文化特色。二、与世界密切联系的工业阅读教科书59页《学习行动》第二题与图8-2-7日本群岛工业分布,回答以下问题:1.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主要有个工业区。2.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沿岸和沿岸,其主要原因是:(将以下选项填写到对应
的方框中)A.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B.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C.港口条件优越,巨型船舶可以靠岸D.产品主要出口3.日本依靠本国的①、②等优势条件,对原料进行加工,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制成品大量加工后的产品,形成了以为主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