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3.6《光合作用(一)》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3)页,4.626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9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3.6光合作用(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与条件2、了解证实光合作用的实验探究3、体会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二、教学重难点:光合作用条件、产物的实验探究三、教学过程:【导入】师:第四节课,同学们肚子都饿了吗?那知不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来自
于哪里?生: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师:什么是光合作用?生: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板书)师: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呢?生:书本上看到的师:那书本上的结论哪来的呢?生:(思考,疑惑)师:其实我们书本上的结论都来自于前人的
探究,如果我们生在几百年前,当时的你会觉得植物的营养来自哪里呢?生:土壤师:介绍海尔蒙特实验分析海尔蒙特实验现象土壤的质量减少了0.057千克,而土壤的质量增加了74.5千克。师:根据海尔蒙特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生: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并不是来自于土壤。
海尔蒙特实验很好的推翻了植物的营养来自于土壤的观点。那海尔蒙特得出了什么结论?构成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于水。师:你觉得海尔蒙特的结论对吗?生:不对师:你知道他的研究忽略了什么?生: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没有考虑空气对植物营养物质合成的影响,认为植物的营养物质全部
来源于水是不全面的。师:不是海尔蒙特分析的不仔细,而是那时根本没有发现空气的存在。师:那空气与植物的生长有没有关系?生:有关师:有没有实验证实空气与植物的生长有关呢?师:介绍:1771年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分析:实验1:蜡烛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蜡烛燃烧消耗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植物光合作用
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小白鼠实验——你又得出什么结论?植物能消耗小白鼠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植物在阳光下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那普里斯特利又得出了什么结论:植物能更新空气师:为什么普里斯特利没有得出我们的结论呢?因为当时没有发现氧气。直到1
785年拉瓦锡发现了氧气,人们才认识到,普里斯特利实验是证实植物能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然而,之后有许多科学家也将植物放入密闭的钟罩内,却发现有时植物能更新空气使火焰燃烧的更旺,有时却使蜡烛更早的熄灭。为什么会这样呢?生:可能是没有在光照条
件下进行实验。(普利斯特利在实验中还忽略了光照的条件)师: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分别在光照下与黑暗中进行了500次类似普里斯特利实验,证明只有在光照下植物才能产生氧气。小结:人们认识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产
生氧气,用了将近150年。今天,我们能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设计一个实验,在较短时间内大家都能感受到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确实发生了光合作用。预设一:学生答出验证氧气的产生讨论实验装置的设计以及预期现象结论:植物在光照条件
下可以产生氧气预设二:学生答验证有机物(淀粉)的产生萨克斯实验介绍该实验(P108活动),解决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饥饿处理?2、为什么要一半遮光?3、为什么叶片放在酒精中?4、为什么要用水浴加热?5、如何验证淀粉的存在?实验过程:(课前教师已对植物完成饥饿处
理和光照对比处理)水浴加热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设生:检验绿叶中的淀粉,有光部分叶片变蓝,有淀粉,无光部分叶片不变蓝,无淀粉结果呈现:结论:1、光合作用必须在光照下进行2、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为淀粉四、小结我们初步了解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大致过程。其
实还有太多太多的未知等待着我们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