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空气与氧气》(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4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 页
  • 大小 56.0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3.1《空气与氧气》(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3.1《空气与氧气》(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2)页,56.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85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3.1空气与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重点难点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现象分析。课程内容一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课前热身:提问的形式“有没有人一天可以不睡觉?有没有人一天可以不吃饭?有没有人一

天可以不呼吸?”通过上述问题引入到空气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一)、空气的组成思考与讨论:空气里有哪些物质?请用生活事例或实验说明这些物质的存在。学生小组谈论。结论: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等课堂补充以上物质通过实验法来验证它们的存在。实验一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

存在;实验二用燃着的木头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且含量少等(二)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就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带着任务单上的问题观看短视频【拉瓦锡实验】(简述拉瓦锡实验的过程、装置仪器和实验意义)拉瓦锡的结论是: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

5。【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用分组控制个多变量测量一个不同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体会从实验现象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如图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

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中,至约占集气瓶内空间的1/5。实验时,燃烧匙里要盛入过量的红磷,红磷过量,足以使钟罩中密封的氧气反应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这

个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不能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可以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

入集气瓶。该实验要求:①红磷必须过量。若红磷量不足,则不能将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掉,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小。②实验装置的密闭性要好。若密闭性不好,则外界的空气会进入密闭容器内,导致测定结果偏小。③不能用硫、木

炭、铁丝等代替红磷。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体积,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会有误差,而细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氧气的体积几乎不会变化,因此,密闭容器内的水面不会上升。结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1)红磷的量不足;(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未冷

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

止水夹。针对此实验可以展开如下拓展。在19世纪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才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其他成分。目前,人们也能用精确的实验方法测定空气的成分。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大约是: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二、课堂小结三、课后作业布置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9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