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3《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x,共(3)页,61.54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8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3原子结构的模型(第一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过程。能力目标:利用黑箱方法来探究内部结构不清楚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目标:在原子结构模型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2、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自己
建立原子内部正负电荷分布的模型。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利用黑箱方法让学生判断各种原子模型的正确性。3、在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建模、修正模型的过程。难点:1、学生自己建立原子内部正负电荷分布的模型。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利用黑箱方法让学生
判断各种原子模型的正确性。3、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新课引入:展示水分子模型。任务一:阅读一段科学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发送至每组IPAD)利用同屏技术展示水分子模型中原子“内部”实心。得出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问:在现有的知识中,有没有比原子更小微粒了?从模型中得出
一个水分子的构成小组阅读科学资料,得出道尔顿认为原子不可分割的观点。让学生将水分子模型掰开,观察该模型中原子“内部结构”利用智慧教室的技术支持,结合IPAD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学生利用想象力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播放视屏《汤姆生发现电子》提问1、发现能有力的说明
什么?2、原子内部中除了电子还会存在什么?任务二:展开想象力,小组讨论画一画原子内部正负电荷的分布情况。展示每组的原子结构模型介绍汤姆生模型1、说明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还能再分。2、利用原子不显电性得出原子存在正电荷。小组讨论并完成任务。利用IPAD拍照将图片上传到老师处。介绍模型中正负电荷
的分布特点。利用智慧教室的技术支持,高效的完成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扮演科学家,体验建立模型过程。3、介绍黑箱方法、α粒子散射实验利用生活中判断西瓜是否成熟的方法引出“黑箱方法”。输入→黑箱→输出原子即为黑箱α粒子的撞击即为输入α粒子撞击
后的结果即为输出利用动画展示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任务三:学生画出撞击后的路线展示几组图片,总结α粒子撞击原子后大部分不改变运动方向,少部分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发生反弹。敲一敲→西瓜→发出声音小组讨论画
出α粒子撞击后的运动路径。利用IPAD拍照将图片上传到老师处。利用黑箱方法来探究内部结构不清楚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利用黑箱方法判断每组猜想的模型是否正确。任务四:探究质量对撞击结构的影响?拍摄两组实验过程利用同屏技术展示。任
务五:每组学生结合实验结论及老师提供的信息,推测猜想模型在α粒子撞击中会出现怎么样的运动路径?展示每组所画的路径并得出正确的原子结构模型。小组完成以下实验(1)实心球撞击静止的实心球(2)轻质皮球撞击静止的实心球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小组讨论画出对应的运动路径。利用
IPAD拍照将图片上传到老师处。阐述对应路径的理由利用智慧教室的技术支持,即时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高效的完成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扮演科学家,体验对模型进行修正的过程。5、介绍玻尔对原子中电子运动修正。介绍电子云学生修正卢瑟福的核式模
型学生修正玻尔的电子分层模型体验原子模型不断被完善的过程。6、总结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的发展史4、板书: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原子不可分割原子中有电子原子中有原子核电子分层电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