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9)页,118.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8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2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1)【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在七年级上册第4章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分子的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运动、分子作用力)。在八年级上册第1章中,利用电解水这一化学反应,让学生
知道分子在化学反应里的可变性,推断它具有可分性,由此引出原子的概念,初步建立起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概念。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入研究的。通过制作和观察分子模型、水电解的微观模型来进一步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这两个知识,并深化至“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
原子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同时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本节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突破这一难点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制作画水汽化和水电解的微观模型,通过分析水、氢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来得出结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2、知道原子组成分子时数量和种类不同,物质性质也不同。知道同种原子构成物质时结构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和观察各种分子的
微观模型,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构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性质也不同。2、通过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模型及性质,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前提——“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型制
作、观察、小组讨论等培养观察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2、通过分析水电解的微观模型,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并将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宏观物质性质联系起来,初步建立化学中“结构——性质”关系的雏形。【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原子构成;知道原子构
成分子时结构和种类不同,物质性质也不同。难点:初步理解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教学器材准备】不同颜色的太空泥、牙签、任务单、带磁性的不同大小和颜色的泡沫圆片、投影【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一滴水的分子个数:1000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构成,1ml水需要约20滴水组成。铅笔留下的黑色的笔迹是碳原子的堆积,一个句号竟有1018个碳原子。右图是扫描隧道显微镜下放大了几亿倍的硅原子。信息导入:通过阅读这三则信息,你有什么启示?我们
今天学习的对象就是分子和原子,但是如此小的原子不能直接研究,那该采用什么研究方法比较合适呢?可以用什么模型表示原子?原子有几百种,要怎么区分不同的原子?(评述:用数据说明原子、分子很小,从而引出用模型法研究,实现前后知识的连接。)二、新课教学(
一)制作分子模型提供氧原子、氢原子、碳原子模型任务:利用以上三种原子任意组合出尽可能多的分子。(4分钟)学生展示:介绍小组制作的分子模型→其余学生:1、针对学生的解说评价;2、从模型的是否存在、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两根额方面对该小组的模型进行评价。→小结:说明分子模型必须
要符合一定的规律。思考:比较不同的分子模型,说说影响分子种类的因素有哪些?小结:原子种类相同、数量不同,构成的分子的种类不同;原子数量相同、种类不同,构成的分子种类也不同。(评述:让学生自主发挥去自由组合分子模型,动手实践,激发兴趣。但同时又通过模型分析说明分子模型须符合一定的规
律。再者通过对模型比较,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二)温故知新过渡: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的变化有很多,例如水的汽化和水的电解,这两中国变化有什么区别呢?说一说:水汽化和水电解的不同之处?学生可能会回答:1、水汽化是从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水电解是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2、水的汽化
是物理变化,水电解是化学变化;3、水汽化实际上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了,水分子本身不变;水电解是水分子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又重新组合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4、两者变化发生的条件不同。过渡:刚刚同学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接下来我们换个方
式,用模型的方式表示这两种变化。画一画:用微观模型表示水的汽化和水的电解。释一释:这样画的理由?投影展示错误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利用纠错的方式让学生说出知识点:1、气态水的水分子间隙比液态水的要大,水
分子排列不整齐;2、水的汽化前后水分子的个数不变;3、水电解时需要条件通电;4、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种类、原子数量不变;5、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分解不能够很好体现水电解这一变化„„抓住学生说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追问:氧气、氢气分别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过渡:水、氧气、氢气属于不同种物质,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不一样的,通过模型分析为什么它们的化学性质会不同?想一想:为什么水、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组长汇报→补充纠错→提问:从这一问题
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小结: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追问:为什么说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呢?学生可能会说:若氢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那么氢气和氧气也是有水的化学性质的啦,明
显是跟现实矛盾的。(三)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过渡:大家提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那看来有些物质是不由分子构成的,那由什么构成呢?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分别是由什么原子构成的?那为什么差别这么大?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模型以及相关性质,你发现了什么?提问:它们的化
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三、小结——比较分子和原子过渡: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生可能会回答分子和原子提问:根据前面
的知识,分析分子和原子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小组讨论:(2分钟)小组展示→在板书上完成物质、分子、原子三者关系模型→学生可能讲出的不同点: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分子原子联系不同点原子
不可分„„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对整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小结。四、课堂检测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
动2、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碳分子3、下列关于水的微观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杯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B.每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C.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可以再分,氧原子不可再分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水原
子构成的4、下列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事实是()A.水结成冰B.液态氧变成氧气C.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D.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