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3)页,4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7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在现代生活和生产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航海和野外考察中应用的指南针,交通中应用的磁悬浮列车,同时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本课要求学生能在活动中巩固以有的
知识,同时通过实验获得一些可习得性的知识。学情分析:本课所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小学科学中已有接触,且他们的感性体验也较丰富,学习起来不困难。但在下面的几节中,如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等
是全新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是学习的难点。磁场既是本章内容的核心,同时又是贯穿本章内容的主要线索,因此学好本课具有至关重要的重用。教法和学法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实验、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
教学方法,同时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得看到实验想象,鼓励学生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大胆讨论,分析、动手活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
法。学生主要是在活动中,边动边学,体现了知识的立体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道磁性、磁体、磁极的概念,了解磁体的种类,知道任何磁体都有S、N两个磁极。2.知道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了解磁化的概念、磁化体磁极的判断。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
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研究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磁极的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难点:磁化的理解教学器材准备大头针、铜丝、铝片、塑料、木头
(火柴)、回形针、铁钉、一元、五角(两类)、一角硬币、条形磁体、小磁针、蹄形磁体、铁屑、白纸、铁片、泡沫球、烧杯、水和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互动设计一、问题引人同学们当你看到这幅图片时你有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在茫茫的大海中,船队靠什么来辨别前进的方向
呢?由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回答:是指南针。但是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下面的内容。二、新课内容(1).指南针其实就是一种小磁针,引入磁,进入活动一: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学生猜测能被吸引的物质是什么?后由学生动手发现能被磁铁吸
引的物质。问:磁铁只能吸引铁吗?引出活动二。(2)活动二:用磁铁吸四枚硬币,看看哪些可以被磁铁吸引?学生得到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板书](3)介绍磁体的种类:条形磁体、小磁针、蹄形磁体。(4)
通过类比人的力量引入活动三:磁体各个部分的磁性会不会一样?用条形磁铁吸引一些均匀分布的铁屑。先让学生把铁屑分布均匀,再让条形磁铁靠近铁屑。问: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现象要点:条形磁铁两端的铁屑最多,中
间最少。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要点: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引出磁极的概念。(5)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分为南极(S极)和北极(N极)。[板书]问:为什么把它称为南极(N极)和北极(S极)呢?引入活动四。(6)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现
象:小磁针静止后的位置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小磁针指向北面的一端叫北极(N极)指向南面的一端叫南极(S极)。(7)武打视频,导入活动五:两个磁极靠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作用?完成表格引导学生归纳。实验次数被靠近磁极靠近磁极实验现象1NS2NN3SS4SN结
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8)小陀螺和磁环视频问:为什么小陀螺和小磁环会悬浮在空中,巩固磁极的作用规律并引出磁在交通中的运用。(9)磁悬浮列车视频,巩固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出磁在生活中的运用。(10)磁化:思考与讨论:磁体有磁性,那么铁块被磁铁吸引以后,会不会
有磁性呢?然后,把学生带入下面磁化现象的演示实验,再次让学生体会通过实验取得结论的科学态度。当条形磁铁靠近铁棒时铁棒能够吸引铁屑,说明铁棒有了磁性。结论: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板书]介绍磁化的方法:接触或靠近磁体,用磁体在钢(铁)棒上沿同一方向多次摩擦。引出活动六
。(11)活动六:用一枚大头针、磁铁、泡沫球、烧杯和水,作一个指南针。学生讨论总结方法后教师引导开始活动,成功的小组投影。巩固磁化的知识。(12)探究:如果磁体被分割成两段或几段后,每一段磁体上是否仍然有N极和S极?(提出你的猜想)分组讨论:验证的方法,由代表上台演示。
教师总结: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三、小结:磁性、磁体、磁极以及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磁化。四、课内练习及作业布置。教后反思本课主要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在实验的过程中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后发现能较
好得完成这一目标,大部分学生参与进了活动中,课堂效率较高。同时较好得利用了多媒体设备的优势,通过播放视频进一步巩固知识。在教学中,活动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大部分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实验,获得现象,再在小组的讨论下,分析得到结论。合理的过度,使整节课显得比较完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在最后一个设计制作指南针的活动上不是非常理想,在泡沫形状上的处理不太到位,同时烧杯应改为其他一口径较大的容器,不至于由于杯壁的吸引而未能使其漂浮在中央,影响实验现象,同时在实验前教师应多次强调实验中的注意点,使较
多同学完成实验。由于学生准备较充分,在教学中,前面几个知识的讲解速度稍快,导致整堂课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可以考虑在部分知识点的讲解时加以拓展,联系实际。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有时候很难一一进行点评,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需使自身各方面的
知识得到完善,特别是社会科学方面的,这是我非常欠缺的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争取把科学课上得更加科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