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 (2)-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3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341.500 KB
  • 2022-11-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 (2)-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 (2)-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教案 (2)-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3)页,34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75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八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设计课题名称:4.5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课时情况:第1课时,共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及其意义。2、知道气孔的分布状况。3、知道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4、完整地描述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植物蒸腾作用的探究能了解植物体内

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路径,进一步体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科学理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蒸腾作用的基本含义、保卫细胞和气孔的结构、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三、教学难

点:实验设计证明气孔的存在、水、无机盐的运输路径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五、教学准备:PPT六、教学过程:引入:直接引入课题上,欣赏各种形态的叶的图片,为什么不环境中的叶子的形态不同?——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相适应的。例如,生活在潮湿、

阴暗环境下的植物,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以增加换气的面积;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如刺叶石竹)或小鳞片状(如麻黄),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一、叶的结构:猜猜看:这些形态各异的叶子,它们的结构相同吗?——叶

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出示叶的结构示意图。介绍叶片的结构,叶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分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为无色透明,利于光线的透过。思考与讨论: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后,通过茎运往高高在上的叶、化、果和枝等.据估计1株玉米从出苗到收获需消耗四、五百斤水。根据日常生活经验1株成熟的玉米,把它所有的物质全加起来,它的质量也远远低与四、五百斤,那你知道它吸收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吗?二、蒸腾作用实验: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现象:能观察到水珠的产生。实验

说明:选用生长旺盛的阔叶植物,以及“不要透气、浇水后阳光照射”,都是希望蒸腾作用能加强,而使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观察。实验结论:叶片中确实有水汽散发出来--蒸腾作用的存在。1、什么使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出示:右图是一株玉米在

一生中所需水量的用途,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讨论:2、蒸腾作用的意义:(1)有效降低叶片温度,使植物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2)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3)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也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补充】植物

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成长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备注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它是植物吸收和

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可加速无机盐向地上部分运输的速率,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叶子在强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而不致受害。植物蒸腾丢失的水量是很大的。自养的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须和周围环境发生气体交换。因此,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不可避免地要顺着水势梯度丢失,这是植

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必然结果。适当地抑制蒸腾作用,不仅可减少水分消耗,而且对植物生长也有利。在高湿度条件下,植物生长比较茂盛。蔬菜等作物生产中,采用喷灌可提高空气湿度,减少蒸腾,一般比土壤灌溉可增产。过渡: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实

验:1、氯化钴蓝色滤纸:氯化钴如果不含结晶水,则呈蓝色,若含结晶水,则呈红色。因此,向氯化钴蓝色滤纸呵气,水汽会使滤纸变红色。2、实验前要用滤纸将上下表皮上的水分洗干,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选用同一张叶片,目的是进行对照,因为叶片大小会影响实验结构。实验现象:贴在叶

表皮表面的氯化钴蓝色滤纸都会变成红色。下表皮滤纸先变色,并且颜色会深一些。实验结论:水是从叶的上下表皮散发出来的,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设问:从刚才的实验可知,不是叶表皮的每一处都

在散发水分。那么,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观察、实验实验说明:取材不能撕得太厚,否则会影响观察效果。实验现象:1、表皮细胞一般呈现不规则形状,保卫细胞呈现半月形。2、保卫细胞里面有叶绿素,

气孔周围得细胞壁较厚。3、叶片受热后,气孔内的气体会排出体外,在叶表皮表面形成气泡。形成气泡数目多,说明气孔就多。--气孔是叶片排出气体的门户。补充:叶片上的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播放“气孔张开或闭合”动画,得出气孔或闭合的条件气孔张开或闭合的条件:水份充足→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增强水份缺少→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投影:叶的结构,归纳板书设问:从叶的上下表皮

的气孔散发出去的水是哪里运输过来?(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以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导管里的水分。这样,就促使水分从根上升到叶里,同时,也促使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小结: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经

导管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根尖吸收--根、茎木质部中的导管--叶柄中的导管--叶肉细胞(利用或经气孔散失)三、探究: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规则形状上下表皮保卫细胞:呈半月形。有叶绿体、内壁较厚、成对形成

气孔。叶的结构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内有木质部和韧皮部)1.建立假设:(1)可能与光照的强度有关(2)可能与温度有关(3)可能与湿度有关(4)可能与空气流动速度有关2.实验:1.如图4-38所示

装置,在液体压强计的U形玻璃管内灌满稀释的红墨水,左边用橡皮管将木本植物枝条(如海桐、梧桐枝条等)与U形玻璃管左侧连通,在室内放置约5分钟,观察U形玻璃管内的水柱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变化?2.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室内阳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约5分钟,水柱将会

有什么变化,为什么?3.如果把这一装置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约5分钟,水柱将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4.如果在实验室里,用电吹风(自然风档)吹植物的叶片约5分钟,水柱将会有什么变化?3.思考与讨论1.在室内,水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水银柱会下降。--因为此时植物

会进行蒸腾作用。2.放在室内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水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水柱下降的加快。--因为在阳光下,使气孔打开,且气温升高,蒸腾作用会加强。3.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阴湿的环境中,水银柱

会下降,但非常缓慢,甚至不易觉察。--因为阴湿的环境中,湿度大,气孔开放程度不大,蒸腾作用就弱。4.用电吹风吹叶片,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水银柱会迅速下降。--因为电吹风可以营造气孔周围的小气候--水分散失快,气温高,蒸腾作用会加强5.放在烈日的阳光

下,水银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夏天的烈日下,水柱不会缩短。--因为夏天的烈日下,气孔会关闭,蒸腾作用基本停止。小结: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有:气温、光照和湿度等,一般情况下,气孔周围如果湿度大、气温低、光照弱,则蒸腾作用就弱;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则蒸腾作用就强。设问:从

叶的上下表皮的气孔散发出去的水是哪里运输过来?观看:水和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利用的路径的动画小结: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水从根部经导管运输到叶;水从气孔中蒸腾而出。(根尖吸收--根、茎木质部中的导管--叶柄中的导管--叶肉细胞(利用或经气孔散失)四、学以致用问题1:为什么人

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问题2:我们在植物移栽时,你认为如何进行可提高成活率?五、课堂总结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