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原子结构的模型(1)》教案-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8)页,10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7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8页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第1课时“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用“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角色效应”,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小科学家,在假想让时光倒退100年的前提下,一起作原子世界的科学探索,努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l)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3)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学重点]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
式结构的建立。[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教具准备]多媒体、鸡蛋1只、盛水烧杯1只[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出示一只鸡蛋并设问:假如你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你想知道蛋壳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把它打碎!又问:如果你
不想打破它但又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呢?学生议论,提出实验方案:透视、摇晃、称量……等等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清水中。实验现象:这只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学生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假设演示实验:得出鸡蛋里面是空的归纳得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
索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即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理想模型——理论实验验证。二、新课教学(l)电子的发现简单介绍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提问:①不同物质都能发射电子,这说明了什么?②电子的发现有何意义?让学生讨论并回答。(2)汤姆生原子模型根据原子是电中性的
、电子是带负电的事实,让学生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并介绍汤姆生原子模型。课件演示:汤姆生原子模型(如图1所示,说明:球体表示带正电荷的物质,黑色球形小粒子表示电子)。①原子是球体;②正
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内;③电子却像枣糕里的枣子那样镶嵌在原子里面。(3)a粒子散射实验介绍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a粒子来探测原子结构.介绍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课件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现象:①绝大部分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③极少数。粒子偏转角超过90度,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度。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注3:根据已有现象作进一步的猜测,让学生体会科学家在探索未知
世界时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学会分析研究,大胆设想。)(4)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第2页共8页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课件演示:原子的核式结构
(如图4所示,说明:中心黑色的大粒子表示原子核,黑色的小粒子表示高速运动着的电子,曲线是其运动轨道)(5)原子核的电荷和大小①原子核带正电,由a粒子散射实验可以测得所带的正电荷的量。②原子核大小:原子核半径是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其体积是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集中了几乎全部的质量,密
度约为1016kg/m3。形象比喻: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做一个大型的运动场的话,那么原子核就象在运动场内的一粒芝麻.(6)介绍卢瑟福生平事迹[根据课前的布置,要求收集有关卢瑟福的资料,让学生代表上讲台介绍卢瑟福生平事迹(本文略),并展示画面。](注
4:以物理学家们的成长历程、卓越贡献为素材,让学生们多了解物理学家的高尚的人格、拼搏进取的精神和取得的科学成就,从中获得成功启示和力量,增强学生的情感迁移,促使学生自觉地把科学伟人作为自己的学习楷模,发奋学好物理这门学科。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课外自己去收集卢瑟福的业绩,在课
上互为补充热烈发言。)思考:学习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已知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你能建立一个氦原子的模型吗?(用图表示)(7)介绍玻尔的电子分层结构模型。(8)介绍现代的电子云模型。提问:原子模型的建立
过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说明了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断完善的过程。小结:先请学生回忆。(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发展过程。(2)体会科学探索需几代人的努力。课堂例题
分析: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一切物质粒子B.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的粒子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2、提出近代原子学说的科学家是,发现原子里有电子的科学家是。3、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电子
构成的。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A.质量不同B.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D.分子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5、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答案:A、B)A.原子B.分子C.电子D.原子核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B.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们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C.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第3页共8页D.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发生了变化作业:作业本B第3节(1)教学感想:一是寓意原
子的核式结构;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三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方法。本节课重点训练学生想象能力,根据现象进行推理建立模型的能力,关键之事是让学生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建模。第4页共8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使学生掌握组成原子的几种基本微粒;2.使学
生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的电性;3.了解原子核内各种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重点:组成原子核的几种微粒教学难点:组成原子核的各种微粒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练习、讲述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由于原子核很小,又带正电荷,因此要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就
更加困难了。科学家根据卢瑟福的经验依然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的方法去研究原子核的组成。(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打碎核的方法是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一种科学方法。)介绍原子核的结构[投影展示表]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
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①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1.0071.008[师]通过上表我们知
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我这儿有一把铁锁,(举起铁锁)接触它是否会有触电的感觉?[生]不会。[问题探究]金属均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带电粒子,那它为什么不显电性呢?[生]可
能是正负电荷互相抵消的缘故吧![师]对,因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它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于核内质子数,我们用Z来表示核第5页共8页电荷数,便有如下关系:[板书]核电
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与原子的关系。[问]谁能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的相对大小?确切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
其密度很大。[投影练习]粒子符号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①氧原子88②铝原子-2713③钠原子-2311④铜原子-6329⑤氢原子-11[问题探究]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生]不是,如上述练习中氢原子,核内无中子,仅有一个质子。讲述:科学家们又对质子和中子的
构成进行了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夸克现在已是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热点。二、小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课堂例题分析:1、阅读课本第14页的表格,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了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1)(2)(3)2、氧原
子的中心有一个带8个单位正电荷的,核外有8个作高速运动。科学实验证明,每个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带电,可见氧原子上所带的8个单位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就是核内的数目。3、填表:[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
—八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8页第8题改编而成]粒子符号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铁原子3026钠原子1112氧原子88104、原子核是由()A.电子和质子构成B.质子和中子构成C.电子和中子构成D.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5、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A.
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6、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空:(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第6页共8页(3)带正电荷的是;(4)带负
电荷的是;(5)不显电性的是;(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7)普通氢原子中不含有的是作业:教与学第3节(1)第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和结构特点;2、了解同位素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3、知道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4、体会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完善
的。教学重点:构成同位素的粒子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离子的概念和形成教学准备:多媒体、钠、氯气、表面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质子数=荷外电子数=荷电荷数二、新课讲授1、同位素的概念给出幻灯片观察:A原子核中有个质子,有个中子;B原子核中有个质子,有个中子;C原子核中有个质子,有个中子。启发:
A、B、C三个原子核都有8个质子,但中子数不同,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讲述:A、B、C三个原子核的质子数相同,我们把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总称元素。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我们同时可以看到虽然质子数相同但是原子的中子也可以不同。我们把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第7
页共8页子统称为同位素原子。例如原子核内含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原子(不管中子数多少)都是氧原子,都是氧的同位素原子。提问:上面的A、B、C三种同位素原子其核外电子是多少?上面的A、B、C三种同位素原子其核外电
子是多少?举例:氢的三种同位素:氕含1个质子,不含中子;氘含1个质子,含1个中子;氚含1个质子,含2个中子。为了区分元素的同位素原子,我们采用如下的表示方法:氕1H氘2H氚3H2、同位素的用途医学上同位素用于治疗疾病,用于鉴定古董
,用于杀菌用于测定年代。3、离子演示实验:(教材图1-26钠在氯气中的燃烧)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讨论:钠和氯气这两种物质是如何经过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质的?讲述: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是离子并不是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也可以由多种原子合在一
起而组成。例如硫酸根离子等。三、小结:先请学生回忆一下本节所学内容。(1)理解:同种原子、元素、同位素原子、离子的概念。(2)理解原子与离子之间的关系。(3)记住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课堂例题:1、填好下表:粒子名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粒子所带电荷
氕原子氚原子氯离子18铝原子132、写出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3、氯原子和氯离子属于()A.同一种物质B.同一种分子C.同一种原子D.同一种元素4、某粒子核外有18个电子,核内有16个质子和16个中子,该粒子是()(答案:D)A.原子B.分子C.阳离子D.阴
离子5、考古学家通常利用碳-14来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已知碳-14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而碳-12是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则:()(答案:B)A.碳-12与碳-14是同一种原子B.碳-12与碳-14是同一种元素C.
碳-12与碳-14不是同一种元素D.碳-12与碳-14含有的质子数不同第8页共8页6、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是,由离子构成的是。作业:作业本第3节(2),教与学第3节(2)教学感想: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时可多增加些例题加以澄清,让学生熟练判断方法,对于钠和氯气反
应的实验做起来难,应在钠刚熔化时就伸入氯气中,此时还可告诉学生怎样的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