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4-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7)页,9.76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73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课题澳大利亚学科地理一、设计思想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
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营建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充
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分析获取新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二、课标及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首都。2.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能总结出澳大利亚地形的主要特点、主要地形区和河流、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特点。3.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动
物,并运用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独特性及其成因。4.运用地形图说出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别称的由来。5.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主要出口的农矿产品。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
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6.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和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中的第七节内容,是世界分区地理的一部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教材对澳大利亚
做了如下编排:在介绍澳大利亚时,突出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澳大利亚”这节课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等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即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③“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结合澳大利亚独有的景观、物种的图片及视频,调动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学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内容,学生通过对上册以及前面几个国家的学习,已
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能够在图上找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初步总结地理事物的联系以及分布规律,也已经初步掌握了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以及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
在教学中选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展示一些视频及相关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参与意识,丰富他们地理知识和想象空间。此外,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的澳大利亚位置、地形特点、气候、河流。2.能正确理解物种特点与其地质发展的联系。3.了解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二)能力目标能根据地图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与人口城市分布特点。(三)情感目
标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地质演变与物种关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学习重点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特点。学习难点气候分布特点。五、教学过程通过澳大利亚视频《尽是不同》进行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预习,学完后组内互相纠
错。【自主学习一】位置及概况1、大洋洲范围包括大陆,岛,新西兰,新几内亚岛,珊瑚海以及群岛,群岛,群岛。2、位置:东临洋,西临洋,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3、面积:面积居世界第位。4、人口:大部分是移民后裔,其余为亚洲移民及其后裔,少量。5、人种大部分为人种。6、语言:。7、城市①堪
培拉:,中心。②悉尼:全国最大的中心和城市,位于此地。③墨尔本:全国第大城市。8、澳大利亚动物古老而独特被称为“”。动物古老独特的原因:长期与其他分离,受阻隔,长期孤立,当地自然条件比较,动物演化,一些古老的动植物得以保存至今。小组代
表回答,小组互相纠错。学习检查。【自主学习二】自然环境探究一位置及概况(一)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西北面与相邻,东濒,西临,南与遥遥相望.2、经纬度位置:大部分在S~S、E~E之间,穿过中部,属于热带和南温带。3、半球位置:位于半球,半球。(二)地理概况澳大利亚领土
主要包括大陆和岛等岛屿。探究二自然环境(一)地形、地势1、总体来讲,澳大利亚大陆地势,起伏和缓,分大地形区。①西部区,位于此地。②中部区,最低处为北艾尔湖。澳大利亚大盆地又被称为,自流井水盐度较高,不宜灌溉,可做饮用水。③东部区,有著名的大分水岭。在东北部海岸外侧,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群。(二)气候:气候类型分布呈状分布。(三)河流:澳大利亚最大河流河。【合作探究一】假如是你发现了澳大利亚,你会把城市建在哪里呢?在选“城址”的时候,你会考虑哪些条件?①考虑地形条件:。②考虑气候条件:。③考虑交通条件:。④还考虑哪些条件?。探究三发达的经济1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是其经济的支柱,近年来服务业也发展较快。2、农牧业:农产品以、和为主,畜牧业以、和最为重要,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国之一,有“”称号。3、工矿业:二战后,矿产品出口总值超过农畜产品出口总值,被称为“”。【合作探究二】今年,王老板要到澳大利亚投资建一座化工厂
,你会选择在哪里?(提示:从资源、交通等方面回答)盘点收获:假如你是一名澳大利亚的当地导游员,请向我们班的同学介绍当地的情况。【当堂检测】1.当我国是夏季时,澳大利亚是()A夏季B春季C冬季D秋季2.澳大利亚首都是()A堪培拉B墨尔本C伯斯D悉尼3.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B俄罗斯C英国D美国4.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属()A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5.读图回答(1)澳大利亚
主要位于(南、北)半球,周围濒临的大洋是A,B。(2)澳大利亚的地形分西、中、东三部分,其中C是,D是,E是,该处地势低洼,又称为盆地。(3)F是,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澳大利亚的重要旅游区。课后延伸《澳大利亚游记》沿南回归线自东向西横贯澳大利亚进行一次地理考察,观察地形图和结合
自己了解到的澳大利亚,就沿途所见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澳大利亚景观游记。六、学习效果评测及分析1.自主学习部分在本节课中,全体同学能够按照导学案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检测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2.课内探究在每个
探究活动中,学生参与积极,各个学习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提问和各项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实、有效。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融入课堂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3.课堂检测课堂检测是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本节课,课堂检测效果良好,基本实现“堂堂清
”、“人人清”,大部分同学掌握了本节课的新授知识。4.课后拓展课后拓展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现了学以致用。七、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通过播放澳大利亚视频《尽在不同》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好奇心,在求知欲中探究将要认识的新国家,高效开启对本节课的学习。随着对澳大利亚的进一步学习,
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发展状况,结合大量图片以及视频进行展示,能让学生更加真切的认识澳大利亚这个独特的国家,让学生饶有兴趣地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与环境形成的关系。上完本节课,也让我有了更多的教学启示:1、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现代课堂更加强调
师生的共同参与,但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老师能积极从被动的课程解释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还要依靠教师来搭建舞台。2、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要为
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所以培育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是我们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急迫任务。本节课突破了以往的老套呆板,注重趣味性、知识性相结合,用充满兴趣的活动穿插,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各种
感官,使学生真切的投入到课堂中去。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课的过程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上生硬的知识,还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如何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用地理眼来认识、看待世界的能力,真正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
活中去。八、观课评议会议记录主持人:代红老师成员:地理组全体任课教师会议记录:禹冰冰记录:代红老师:大家好!你们都用心听了孙希艳老师的《澳大利亚》一课,下面请各位老师畅所欲言,来交流一下对这节课的看法吧。刘丽娜:据观察与记录情况看,孙老师一堂课中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教多。适时适度地评价大大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不足:课上解决问题时,减少学习好的同学回答,学习困难学生少答题的做法;其次,问题设计要简洁,要有价值。刘丽娜:据观察与记录情况看,
孙老师一堂课中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教多。适时适度地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王英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孙希艳老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探究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紧贴教学内容,激发孩子们更高的学习热
情并乐于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成就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本节课正是由教师用引导的策略和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让整节课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温馨。王海明:我们教研组全体成员
聚在一起,聆听孙老师执教的《澳大利亚》,孙老师的整节课过渡自然,学生的表述能力也较好。鞠志波:孙老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调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夯实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代红:各位老师
畅所欲言,讨论的非常热烈,我非常高兴,真可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相信孙老师在我们的互助下,一定会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