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1-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下册.doc,共(2)页,3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6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九章极地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极地区的范围,归纳比较南极地区、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异同点。2、认识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过程与方法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
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难点:1
、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导学过程】【创设情景】企鹅出来欢迎大家,引出南极洲。【自主学习】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
_______围绕着着_____不停地旋转。2、地球上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由于太阳的斜射,会出现_____和______现象。并且南北半球的_______相反。3、北极周围都是________。4、南极周围都是________
_。【合作探究】一、独特的自然环境看课本P92-P93页的图10.1和图10.2,并阅读相关内容,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1)请同学们从极地图中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并能快速的指出。(2)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课本P93-P95页有关材料,及P95页图10.5探究:A、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学法指导:在极点周围判别方向分两步:先根据极点判断南北,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转;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科学考察的宝地阅读自学P96—P97页教材内容,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1)南极地区为什么是自然资源的“大
仓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并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南极考察如火如荼,阅读课本p97页下部内容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看书P98-P99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及相关内容,自主分析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
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知识总结:运用比较法,独立总结名称纬度位置范围自然资源气候特征居民我国科考站矿产资源生物
制药气温降水风北极地区南极地区【课堂小结】极地地区独特自然环境南极:冰雪高原、干燥北极景观科学考察宝地考察站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生态的破坏环境保护对科学考察的意义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