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18《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DOC
  • 阅读 8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15.5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MTyang资料小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18《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18《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18《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2.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冲关18《人口的空间变化》(含解析) .doc,共(6)页,215.500 KB,由MTyang资料小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568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时冲关十八(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河南安阳模拟)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

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据此完成1~3题。类别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45岁58.5%23.2%45~60岁25.2%43.6%>60岁16.3%33.2%1.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B.计划生育

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2.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

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3.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B.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C.实施大规模休耕

养田制度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解析:1.D2.C3.B[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农村人口45岁以下占58.5%,45岁及以上占41.5%,但农业劳动力中45岁以下人口的比重仅为23.2%,45岁及以上人口占76.8%;说明有相当多的农村青壮年没有在农村务农,可能迁移到城市务工了。

第2题,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促进农村小农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外出务工有更高收入,使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第3题,年龄结构现状是“老化”,可通过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

应对。放开农村生育政策,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则难以应对现状;休耕养田不是应对“老化”的措施;限制流动是不现实的,可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2019·福建厦门质检)下图为某地区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

答4~6题。4.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5.图中甲到丁四个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相比,有明显相关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丁6.近几年,由上述人口

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解析:4.D5.A6.B[第4题,从图中数据分析,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的是乙年龄段。该年龄

段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所以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D对。第5题,老年人一般不愿离开家乡,迁移率低。少年儿童随父母一起迁移的可能性大,青壮年迁入多的地区,新生儿比重较大,所以甲、乙有明显相关,A对。第6题,人口迁移加

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A正确。人口迁移缩小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错误。人口迁移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C正确。人口迁移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D正确。故选B。]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

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据图文资料完成7~9题。图甲图乙7.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8.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

9.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解析:7.C8.D9.A[第7题,该地区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第8题,解析

见上题。第9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北等地人口“闯关东”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闯关东”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为负值。]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读图,完成10

~11题。10.1990~2010年期间,图示四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A.①B.②C.③D.④11.人口数量变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C.促进资源开发D.劳

动力数量减少解析:10.A11.D[第10题,①地人口自然增长数为正值,而总增长人数为负值,对比其他三地可知,该地净迁出人数最多。第11题,图中显示俄罗斯远东四个地区人口呈减少趋势,则劳动力数量会减少。俄罗斯远东地区本来就地广人稀,人口数量

减少不利于资源开发。]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2)分析

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9分)(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9分)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几个省份的共性分析。第(2)题,从河南、四川、湖北3省份到北京、上海、广州的

距离、人口总量及文化特性等方面分析。第(3)题,先明确观点,若限制外来人口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若不限制则从人口迁移对输入地的有利影响角度回答。答案:(1)(地理位置)邻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

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度)

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所述理由需支持态度,否则不得分)13.(2019·杭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一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谋生、定居,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闯关东

”以山东人最多。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逆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材料三“闯关东”路线示意图。(1)山东人“闯关东”和“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2)大

量人口“闯关东”对关东地区的环境会带来哪些问题?(6分)(3)简述“雁南飞”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8分)解析:第(1)题,“闯关东”的原因与东北地区优势条件和山东的劣势条件有关;“雁南飞”主要与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快速发展有关。第(2)题,大量人口“闯关东”开荒种

地必然存在盲目破坏植被、湿地的现象。第(3)题,人口迁移有利于促进迁入地资源开发和城市经济发展,也可能引发环境问题,给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带来困难。答案:(1)“闯关东”:山东人多地少,东北平原人少地多,山东旱涝等自然灾害

比较频繁。“雁南飞”:改革开放后,山东工农业经济增长迅速,对外贸易发展快,人均收入增长快,拉力大于推力。(2)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3)有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不利:增

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的困难。

MTyang资料小铺
MTyang资料小铺
原创资料,收集整理学习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资料。
  • 文档 28312
  • 被下载 11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