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与氧气》教案 (6)-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3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7.0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空气与氧气》教案 (6)-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空气与氧气》教案 (6)-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空气与氧气》教案 (6)-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空气与氧气》教案 (6)-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6)页,4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43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1节空气与氧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

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

验解决问题;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3.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

发展对科学学习的兴趣;2.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二.实验准备1.演示实验器材及药品大针筒1个、试管2支、烧杯1个、2个集气瓶(一瓶空气、一瓶氧气)、木条、火柴、一瓶冰块(检验空气中含有水蒸气之用)、澄清石灰水(提前一天配制好)、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2.学生小组实验器材及药品集气瓶、瓶塞、燃烧匙、导管,止水

夹、烧杯、酒精灯、火柴、红磷、药匙等共七组,制氧装置和药品三.教学思路2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包括:空气中有哪些物质;科学家探索空气成分的历史与评价等)→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4: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药品选择及量化测

定。四.教学过程引入:听一段音乐师:美妙的音乐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进入人耳?生:空气师:问题1:清新的空气是纯净物吗?生:不是纯净物,是一种混合物师:问题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生: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板书)师:如何检验空气中的这些气体

?(时间1分钟)生: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观察现象,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师:这个方法确实可行,取两支装有澄清石灰的试管,请一学生用一吸管向里吹气(演示),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请另一学生用大针筒把空气压入石灰水中(演示),观察现象。师;

压入空气的这支试管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难道是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生:空气中含的二氧化碳很少。师:拿出气筒,请一位学生继续往里打气,观察,澄清石灰水依然没有变浑浊,(放出ppt),要较长时间才有现象,为什么呢?生:空气有二氧

化碳,但含量很少。(时间2分钟)师:问题3:天空中有时会出现下雨或下雪现象,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什么气体?还有哪些自然现象也能说明?生: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雾、露等天气现象,师:桌上放上一杯冰,观察杯子外壁上有什么现象

?为什么?说明什么?生:有水珠,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时间2分钟)师:也可以用化学方法检验,取少量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水,变蓝,若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可以看到什么现象?3师:拿出一瓶空气、一瓶氧气,(请一学生到讲台),点燃酒精灯,将小

木条点着,先插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再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学生回答观察到什么现象?并作出合理的解释。生:小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气(时间1分钟)师(过渡):氧气主要是被空气中的什么气体稀释了?生:氮气

(板书)师:氮气最早是谁发现的生:拉瓦锡生小结:所以空气是种混合物,18世纪以前,人们以为是一种单一的物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19世

纪末,科学家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此外还有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气以及其他杂质。(板书)(时间1分名钟)过渡:相对恒定的成分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接下来我们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师:取出一个大针筒,插入瓶塞

中,吸出瓶中的气体,现象,烧杯中的水通过导管进入瓶中,进入水的体积和大头针吸出气体的体积相同,因为空气被吸出,水会进来补充这个空间。过渡:我们能通过吸走瓶内的氧气来反映瓶内氧气的多少吗?生:不能,因为做不到只吸走氧气而把其他气体留下。师:那有什么办法知道瓶内有多少氧气呢?生:

燃烧蜡烛,当蜡烛不再燃烧时,说明瓶内氧气消耗得差不多了师: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但有什么问题吗?生:不能燃烧蜡烛,因为蜡烛燃烧时,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却产生了二氧化碳,我们无法根据水进来多少了解瓶内原来有多少氧气师:那怎么办呢?生:应选择一种物质,燃烧之后

不会产生气体师:这个主意非常棒!这种物质是存在的,比如红磷,它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燃烧后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固体,它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时间2分钟)4师;ppt放出,1.实验装置(板书),介绍仪器名称,并同时演示:先用水沾一点在导管口,转一转,止水夹夹紧橡皮管

,点燃酒精灯,取出瓶塞,用药匙取红磷,问学生,量太少,行不行?生:不行,否则瓶中氧气不能消耗尽师:红磷放酒精灯上点燃,迅速放入瓶中,问学生,瓶塞没塞紧或止水夹没夹紧,行吗?生:不行,否则漏气师:冷却到室温,(同时ppt放出实验注意事要求)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

通过导管进入瓶中,标记水面现在的位置(时间4分钟)师:2.实验原理(板书):红磷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容器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瓶中,水的体积正好填补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间2分钟)师:学生开始

分组实验(时间6分钟左右)生:实验小结:3.实验现象(板书):产生浓重的白烟,消耗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44.实验结论(板书):氧气占空气体积约为1/5(时间2分钟)生:5.实验误差分析(板书):实验结果偏小:(1)装置漏

气(2)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3)红磷量不足(时间2分钟)师:(1)实验时止水夹打开。(2)燃烧匙伸入过慢。以上两种情况测量结果怎样?生:实验前部分气体散逸,测量结果偏大师: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空气

中各成分的体积大约是:(ppt)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0.04%)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0.03%)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时间2分钟)师;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请学生自学阅读

教材P72,回答空气中几气体的用(时间2分钟)生1:氧气(1)氧气可以供给呼吸(2)氧气可以帮助燃烧(3)乙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高温火焰可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生2:氮气(1)防腐、保鲜(2)还是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3)医疗上常用液氮冷冻麻醉或冷藏人体细胞组织

生3:稀有气体(1)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等(2)还可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氙气)等师: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反思小结(时间2分钟)5生:对照板书讲师: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保护空气,从我做起,这节课上到

这,同学们,再见!(时间1分钟)五.板书第1节空气与氧气一.空气的成分;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0.04%)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0.03%)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实验原理:(2)实验现象:产生浓重的白烟(3)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4)实验误差分析:偏小: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偏大:实验前部分气散逸(止水夹打开;燃烧匙伸入过慢)二.空气的利用氧气:1、供给呼吸2、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后

产生的高温火焰可用来切割或焊接金属氮气:1、充入灯光,延长灯光寿命;充入食品保装袋防腐,保鲜2、制化肥、炸药3、用作致冷剂,医疗上常用液氮冷冻麻醉或冷藏人体细胞组织稀有气体:1、霓虹灯内充气2、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氦气)用于医疗麻醉(氙气)6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