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二氧化碳(一)》教案 (15)-八年级下册科学浙教版.doc,共(2)页,8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42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题第4节二氧化碳(一)课型新课基于学情与课标的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用途;熟悉CO2的重要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验证,知道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在生活中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用实验来研究物质性质及其变化
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来源:学.科.网]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的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二氧化碳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物质了,例如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空气中有二氧化碳的成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等等。但是因为它是看不见、闻不到的气体,所以就缺乏较深的感性认识。德育渗透通过“
低碳生活”理念,让学生觉得CO2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通过学习二氧化碳性质,初步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思想。核心板书[来源:学.科.网]第4节二氧化碳(一)一、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1、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2、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3、二氧化碳不能供呼吸。4、二氧化碳能跟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
沉淀。“熟知未必真知”,教师理解教材要追求一种陌生化的境界。教学过程研究学情,以学定教主,深耕文本,以教导学。[来源:Zxxk.Com]一、导入课题天气越来越热了,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比较喜欢喝雪碧、可乐等饮料,今天,老师带了一瓶雪碧过来,
请同学们想办法怎么样让雪碧产生更多的气体?老师: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雪碧产生很多的气泡。演示:往雪碧里加曼妥思。提问:冒出大量的是什么气体?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雪碧里的气体——CO2二、新课教学1、自然界中的二
氧化碳读图:图3-51二氧化碳分子结构模型。学生: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子构成。[来源:学_科_网]思考与讨论:为什么冬天虽然天气寒冷,但我们的教室还是应当适时开窗通风?2、二氧化碳的性质活动:(1)观察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它的
颜色、状态和气味是怎样的?(2)如图3-53所示,向烧杯里倾倒二氧化碳。注图3-58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意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从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如图3-54所示,在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里,迅速倒入少量蒸馏水,立即将瓶塞塞紧振荡,观察有什么现象。从这个实验现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二氧化碳在通常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能像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倾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中,通常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可使其溶解得更多。汽水等碳酸饮料就是利用了CO2这一性质制成的。在加压降温的情况下,CO
2能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状固体,通常人们把固体CO2叫做“干冰”。[来源:Z|xx|k.Com]思考与讨论: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活动:(1)如图3-55,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
蒸馏水及图3-55中被压扁的瓶中液体。然后,分别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观察2支试管中液体颜色的变化。(2)用酒精灯加热颜色呈红色的那支试管,颜色如何变化?结论:(1)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时,跟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H2CO3)。碳酸
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2)碳酸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当加热时,碳酸会分解,逸出二氧化碳,剩下中性的水,因此,红色的石蕊又变成了紫色。活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课堂小结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