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1-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docx,共(3)页,18.397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4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一)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二)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有关数据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了解
我国面临的人口压力并能结合实例说明众多的人口给我国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不利影响;识记我国人口政策的内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取得的成就;3、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识记
人口地理分界线并了解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二)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有关数据和图表,增强运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能力;2、通过读图(如我国人口分布图等),能够具有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3、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信息,归纳概括有用信息,能够具
有一定的分析、处理、运用信息能力及表达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及资源观。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运用有关数据、图表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2.识记我国人口政策的内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取得
的成就;3.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识记人口地理分界线。(二)难点1.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压力;2.了解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五、教学用具多媒体(PPT)、学案等六、课时安排1课时
(40分钟)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播放:人潮汹涌的图片。提问: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从身边的常见景象让学生对人口众多感同身受,导入本节课。衔接与过渡【展示】2012年世界国家和地区人口排名(最新数据)培养学生通过图表比较推理地理结论的能力。自主学习【学生自主
学习】读课本11页图1-2-1“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分问题比较简单,可以以问题为抓手,放手给学生,培养其分析:1、比较2010年和1949年统计数据,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数量变化。2、思考:1949年后,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3、说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最快和最慢的时期。【自主学习展示】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析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过渡与澳大利亚人口的比较,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小组活动【活动】p12材料一、二、三结合自己身边的实际情况,说说人
多的烦恼。小结:人口数量多,使我国许多资源的总量虽多,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给医疗、教育、就业等带来极大压力。【提问】面临人口压力,国家应该怎么应对?学生阅读: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小结: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增长的速度得到减缓,人口素
质得以提高。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比较严重。身边生活结合资料,让学生有亲切感;同时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过渡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多亿的人口是怎样分布的?组内互助合作探究【读图查找】读课本14页图1-2
-4“中国人口密度”查找:1、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级行政区域大部分人口密度在多少人/平方千米?2、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省级单位?3、找出黑河——腾冲线,看一看两侧人口密度有什么差异?【计算比较】小组成员间相互回忆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两省区的人口密度且比较。
【展示】课本14页图1-2-4阅读课本15页“阅读”了解人口地理界线由来,为何被称为“胡焕庸线”。【群策群力】试从地形、气候、交通、资源等方面分析沿海和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小结: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人口城乡分布发生的变化通过读图查找、计算、比较
、小组间合作探讨原因,一方面培养学生读图、计算、比较的地理学习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群体合作能力,组长的协调组织能力。很大,突出表现为乡村人口向东部地区大城市集中。总结能力提升【进言献策】根据我的人口国情,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社会经济的
发展,国家做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实行二孩政策,现在有人提出应该放开生育政策,请你根据所说的知识,结合实际,给政府写一封,进言献策。所学的知识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