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3《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2)》教案5-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115.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9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4章第3节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2)一.学前分析: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二课时。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大致了解了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大小可通过灯的亮暗或电流的大小来判断;同时学生也了解了实验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所以本节
课的实验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老师适当的辅导,通过相互交流得出结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教学目标:1.能设计实验来探究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材料的关系。2.知道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和超导现象。3.能设计实验来探究金属导体的
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电阻与其长度、粗细和材料的关系。难点: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各个因素对这个量的影响程度。三.教学过程:[巩固知识,引出疑问]1.为了比较各种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引入的概念。2.下列的说法错误的是()A.潮湿的空气有可能导电B.半导
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有独特性质C.只有金属才是导体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却是重要的电工原料过渡:请你根据以上的内容,猜测一下电阻的大小会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意图)回顾电阻的定义,为猜测影响电阻大小因素作铺垫[思维碰撞,互学展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
)建立假设:(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展示交流)设问2:当有多种因素影响时,该用什么方式去探究?(2)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需解决:a、电路图怎么设计?你为什么那样设计?b、选择什么的材料进行探究?为什么?)出示实验器材,想一想:给你以下器材如何进行验证材料?粗细?长度?(
3)请学生记录实验现象(4)得出实验结论: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在相同的温度下,电阻丝的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设问3:导体的电阻和温度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证明?(设计方案)教师经过适当的点拨后,根据学生的设计方案,完成“金属导体与温度关系
”的操作。最后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金属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上升电阻增大。过渡:这一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如人的电阻会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人的电阻平均值为1000-2000欧,外界温度高时电阻较小,外界温度低,皮肤干燥时电阻较大。过渡:与密度、比
热、导热性等特性一样,导电性(导电能力的强弱)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即每一种物质的导电性是不相同的。那么如何用公平比较的方法来表达导电能力的大小叫呢?可以用相同长度、相同粗细的不同材料,在相同的温度下的电阻大小来比较导电能力的大小,这个电阻值越大,说明这种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差。阅读课本P13
7及表4-3,思考下列问题思考:(1)实验室里有两种导线,一种是导电能力极强的铜线,另一种是导电能力较差的镍铬合金线,为什么本实验用镍铬合金线作为被测导线?(2)什么是超导现象?(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既能让学生把以前用的电路加以应用,又能让学生体会到
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式。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实验的观察能力。3.通过学生相互合作与交流,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感悟提炼,巩固练习]电阻为5Ω长度是原来的2倍电阻为多少欧?长度是原来的0.5倍电阻为多少欧?(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学到的
知识得以巩固,并把知识深化拓展。)四.作业:作业本B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