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4.1《电荷与电流》教案3-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3)页,61.96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9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4.1电荷与电流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摩擦起电现象。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感知生活中的现象,增强科学兴趣。教学重点:知道摩擦起电的形成原理;电荷间的排斥与吸引作用。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形成原
理。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玻璃棒2根(丝绸)、橡胶棒2根(毛皮)、支架、小纸屑、氖管2、教师演示: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人接触静电发生器,头发散开问:同学们,头发立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啊?为什么会有这个神
奇的现象呢?既然物体带电会产生这样神奇的效果,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下电,首先我们来找找电。一.摩擦起电(一)摩擦起电概念【活动1】请大家动起手来从自己或他人身上“找点电”提示:①橡胶棒和毛皮②塑料直尺和头发③塑料笔和头发问:有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经过与头发、衣
服等的摩擦怎么知道找到了?能吸引轻小的纸屑刚才大家都是通过物体间相互摩擦使物体带了“电”,并发现带了“电”的物体能够吸引像纸屑这类轻小物体,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更加直观的方法来验证物体带电。【演示】测电笔检测家庭电路——氖管发光,说明电路有电。【活动2】用氖
管去接触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会发现氖管发光。实验中,大家都是在摩擦,为什么有的会亮,有的不会亮呢?思考小结:可见,橡胶棒和塑料尺等通过与头发、衣服等的摩擦确实能产生电,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摩擦起电;带上电的
物体我们又称之为——带电体;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板书】摩擦起电1、静电2、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设问:那么物体通过摩擦后,为什么会使物体带电呢?大家想知道吗?(二)摩擦起电原理原来,物体内本身有两种带电的粒子,一种是质子,一种是电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
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也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你看这个物体有3个质子和3个电子,这样它带的正负电荷数一样,所以整个物体不显电性。当两物体间发生摩擦时,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通过转移以后,就使得物体上的正负电荷
的量不再相等了,失去电子后的物体,所含有的正电荷的数量大于所含有的负电荷的量,因而就呈现出带正电;得到电子后的物体,所含有的负电荷的数量大于了所含有的正电荷的量,因而就呈现出带负电。2、这个过程中,摩擦起电
有没有创造新的电荷?本质原因是什么?没有创造新的电荷;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板书】本质:电子转移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带负电荷3、已知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
正电,请同学们应用摩擦起电的本质来说明下橡胶棒和玻璃棒分别带上电的过程。类似的摩擦起电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你举出一些实例吗?(三)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1、在干燥的冬季,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劈啪声。2、雷电视频
动画设问:刚才我们从雷电视频中发现正负电荷间有相互作用,那么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有什么样的规律?我们一起来探究下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活动3】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我们已知的经验,猜测下正负电荷间会
有怎么样的相互作用规律呢?猜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设计实验方案:首先明确研究对象是正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单独难以取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找带有同种电荷的带电体来代替,如正电荷可以用带正电的玻璃棒代替,负电荷可以用带负电的橡胶棒代替。明确研究对象后,
设计具体的研究步骤,如下:(1)一位同学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放到支架上并静止,另一同学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支架上被摩擦过的一端,观察现象?21教育网(2)一位同学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放到支架上并静
止,另一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支架上被摩擦过的一端,观察现象?(3)一位同学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放到支架上并静止,另一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支架上被摩擦过的一端,观察现象?【板书】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电荷间作用规律2、解释:触碰静电球的女孩头发会竖起来?假设静电球带大量的正电荷,当手接触静电球后,人体的部分电子就会转移到静电球上,人体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通过这样接触的方法也能使物体带电,叫接触带电,通过这种方法使物体带上
的是同种电荷。当头发带上正电荷后,又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头发就散开、竖起。21cnjy.com3、如图是用丝线吊着的四个轻质泡沫小球所表现出的情况。①A图两轻质泡沫小球的带电情况有哪些可能?②B图两轻质泡沫小球的带电情况有哪些可能?板书4.1电荷与电流一、摩擦起电1、静电2、带电物体能吸引轻
小物体3、本质:电子的转移(1)失去电子——正电(2)得到电子——负电二、电荷间作用规律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2、异种电荷相互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