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4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71.5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4.1《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4.1《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4.1《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教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7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9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4.1《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活生产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及其本质原因;2.认识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并能运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活动,感受

摩擦起电,认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尝试应用已学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3.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解释摩擦起电的本质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探索、勤于分析的习惯;【学情分析】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由

于小学教材已做呈现,学生是容易理解的,学生也能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教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并加以运用。学生对于一系列的活动——“感受摩擦起电”、“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非

常有期待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怎么样使学生从感性的现象上升到理性的本质分析,理解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失)。借助于实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借助形象、直观的模型,并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系统。【

重点】认识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魔术“弯曲的水柱”思考:水柱为什么会弯曲?观察魔术,并说出这是摩擦起电现象。通过实验引出摩擦起电,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摩擦起电活动:利用你身边的材料,和你的同伴一起“找点电”。并完成学案。分组实验并分享实验方案。我们发现:1、摩擦能使物体带电;2、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通过实验,亲身感受摩擦起电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摩擦起电现象?举例:在

干燥的冬季,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劈啪声;手会有触电的感觉„„过渡设问:摩擦为什么可以使物体带电?引起思考,带着疑问学习。追寻摩擦起电的本质通过自学书上的相关文字以及小视频“摩擦起电的原因”,试着归纳摩擦起电的本质,再通过黑板上演示原子模型模拟电子的转移,进一

步加深对摩擦起电本质的理解。1、自学:请同学翻开课本第121页,带着学案上的问题阅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2、补充:播放小视频“摩擦起电的原因”,并运用原子模型模拟电子转移。(用两种演示磁铁分别表示质子和电子来建立原子模型)试着归纳:(1)物体内有两种不同

的带电粒子,它们分别是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2)通常情况下,质子和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归纳总结: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将带上正电,得到

电子的物体将带上负电。)进一步认识摩擦起电的实质,修正自己的观点。现学现用:利用电子得失观点解释实验发现实验发现: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

。利用电子得失观点解释实验现象,完成学案相应问题。现学现用,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继续设问:我们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那么电荷间会有什么作用规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引发学生思考,带着疑问进

行实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完成以下2个实验,并将现象记录在表格中)(1)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放在旋转架上并静止,用另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去靠近。(2)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放在旋转架上并静止,用另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带负电)去靠近。进行实验并完成表格。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通过自己实验,亲身感受,归纳总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会印象深刻。学以致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释学以致用:1.想知道魔术中的吸管带哪种电荷?如何设计实验?器材:给你玻璃棒、丝绸、

橡胶棒、毛皮、塑料吸管、纸巾和旋转架,请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此问进行探究。2.为什么科技馆内的静电金属球使女孩的头发竖起来?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解释。用已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巩固知识,加深印象。课堂小结小结:结合板书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结合板书归纳本节课的内

容利用板书对本节课建立一个知识体系,学会总结,概括。巩固练习a.达标测评:1.下列现象中不涉及摩擦起电现象的是()A.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B.在干燥的冬季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劈啪声C.擦黑板时粉笔屑纷纷扬扬,四处飘落D.穿着化纤类织

物的裤子走路时,裤腿上容易吸附灰尘2.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由于()A.摩擦起电创造了新电荷使玻璃棒带电B.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使玻璃棒带正电荷利用所学知识解题。学以致用,巩固新知。C.玻璃棒失去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使玻璃棒带正电D.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

棒呈中性3.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细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关于这个轻质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带负电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b.挑战:4.甲、乙、丙、丁四个泡沫塑料小球,已知丁带正电,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

况是:丁吸引乙,乙排斥丙,丙吸引甲。那么甲物体()A.一定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C.可能带负电D.可能带正电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8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