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教案 (2)-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3)页,4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9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2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列举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和生活事例,并能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2.知道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简单了解粗测大气
压的实验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的观察,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快乐。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运用科学原理设计实验、理解实验
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难点: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教学器材准备】易拉罐、瓶子、鸡蛋、酸奶杯、水槽、塑料片、针、砝码、大针筒【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活动1:教
师创设情境,学生演示实验,利用不用手捏使易拉罐变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思考“是什么捏扁了易拉罐,这只无形的手是谁呢?”通过实验让学生体悟看不见的空气可以将易拉罐捏扁,而且压力还不小。从而引入空气有压的现象。二、自主体验,生成新知1.大气压强为什么能将易拉罐压扁?活动2:演示
瓶吞鸡蛋实验步骤一:点燃纸片,将燃烧着的纸片扔进玻璃瓶内,将鸡蛋放于瓶口上。步骤二:观察鸡蛋的运动状态,鸡蛋慢慢进入瓶内,最后静止在瓶底。教师设问:为什么要将点燃的纸片扔进玻璃瓶,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设问:鸡蛋的运动状
态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第2页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设问:这些力的的大小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回答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发现大气压的作用,同时将原因归结到力的作用效果上来,既有助于学习新的知识,同时又可以将以往的知识进行巩
固。学生练习:解释吸管喝饮料、挂钩吸在墙上的现象。通过两个现象,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走进生活,感悟生活,体悟科学来源于生活。活动3:覆杯实验步骤一:将塑料片平放在平口的酸奶杯上,用手按住
,并倒置过来,放手后,观察现象。教师设问:为什么将玻璃杯装满水后倒置,硬纸片没有掉落?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追问:塑料片不掉下来,有没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追问: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硬纸片没有掉落是因为大气压的存在还是水把硬纸
片吸住了?教师演示:用针在酸奶杯底轻轻一扎,塑料片马上掉下来教师追问:为什么酸奶杯底有一个小孔,在水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塑料片马上掉落?启发学生思考。过渡: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前面,我们学过水的压强,那么大气是否也会像水一样,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呢?让
我们继续用这个实验来说明真相。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设计实验来验证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建立概念:空气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活动4:演示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教师讲述:其实早在1
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公开表演了这个实验,在实验中当两边分别增加到八匹马时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学生观看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的视频。教师设问: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过渡:马德堡半球实
验说明大气压很大,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又将如何测量呢?第3页塑料管变扁瓶吞鸡蛋吸盘的使用马德堡半球模拟实验利用P=F/S对大气压进行简单的测量,熟悉公式的基本运用,认识到大气压真的很大。2.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提问: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计算压强的原理是P=F/S思考:1.如何计算大气压
大小(P)?2.如何计算大气压对吸盘的压力(F)?3.如何计算大气压作用的有效面积(S)?学生根据实验步骤演示实验:1、观察注射器的容积V,量出长度L。2、推动注射器活塞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口。3、在注射器下挂上钩码快动时,停止。用弹簧测力计拉住钩码往下拉直到活塞匀速向下
滑动,记下测力计示数F。4、计算大气压强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他们会发现虽然大气压看不见,但是它并不难,和我们学过的知识有很大的联系,我们仅仅是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它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
知道了大气压的大小和测量方法。你还想知道哪些与大气压有关的知识?【板书设计】第3节大气的压强(1)大气的压强大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