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1-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52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9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说明溶液的特点,区别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2.了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3.了解混合物的概念。4.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剂,并能列举其他常见的溶剂。5.初步学会常见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学
生实验,体验溶解的过程,在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基本特征。2.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对照观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分散状况进行简单分类,进而辨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基本概念,并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辨别生活实际事例。3.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实验操作
的规范要求,如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探究结论,在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归纳表达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就感。2.通过小组合做活动的方式来增强团队精神和合做意识。3.通过STSE(衣服干洗、钡餐)教育,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
响。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准确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准确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初步学会常见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难点: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溶质和溶剂的判断;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教学器材准备
:1.药品:砂糖,食盐,水,酒精,汽油,高锰酸钾,碘,汽水,食盐,粉笔灰,色拉油等。2.仪器:透明杯,试管,烧杯,试管架,药匙,纸槽,玻璃棒等。新课引入:实验1:蔗糖、粉笔灰、色拉油在水中的分散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课,比
较紧张,先喝杯水,白开水不太好喝,加点盐,咦,不见了,好像有点太咸了,炒菜太咸了,可以加点糖,咦,也不见了,索性勾兑成汤吧,加点面粉,面粉有没有消失掉?再加点油,油有没有消失掉?新课展开:填表:(注意观察是
否消失,透明还是浑浊。)提出概念:1.溶液:溶解后得到的物质。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3.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师:依据这一概念,说说生活中哪些是溶液,哪些是悬浊液,哪些是乳浊液?生:味精分散
在水中形成溶液;泥土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食盐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面粉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碘分散在酒精中形成溶液;拓展:硫酸钡分散在水中形成悬浊液(钡餐);牛奶是一种乳浊液;肥皂水也是一种乳浊液;实验2:提出概念: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3.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师:上诉溶液
中,食盐,蔗糖,味精等都是固体,溶质可以是固体,那可不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呢?请举例说明。生:酒精溶液中溶质酒精是液体,汽水中溶质有二氧化碳气体,蔗糖等。小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同一溶液中可以溶有多种溶质。过渡:怎样辨别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过渡:我们怎样给这些溶液命名
呢?过渡:接下去,我们要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近距离观察粉笔灰、色拉油等在水中的分散情况。在做实验之前,先看老师示范一边,注意一下几点:1.为防止粘在试管壁上,我们可以用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至试管底部;2.取用液体药品时,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
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接下去四人一组开始行动。实验3: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物质在水中分散后形成的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我们把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小结:溶
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师:猪油可以溶解在汽油中,所以当我们的手或衣服沾上猪油或其它油污时,可以用汽油来洗涤。衣服干洗就是利用了这样的原理。填表总结:板书:教学反思:要特别注意演示实验的规范性。讲解时要注意将盐和食盐区分开来。在做碘溶解在酒精中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碘和高锰酸钾的用量必须少之又少,使溶液保持清澈透明以便于观察,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高锰酸钾从水底慢慢悠悠飘上来,分散开来。本节内容中提到的小颗粒是大量分子的聚合体,而在溶液中,物质是以
单个分子的形式分散在溶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