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2-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2)页,39.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89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4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溶液的概念和特点,能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2、了解溶液的组成,知道溶质、溶剂的概念,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常见溶剂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视频教学,小组讨论合作,掌握分类的方法
2、联系日常生活,寻找科学亮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体会合作的快乐2、联系生活情景,认识到科学和生活密切相关,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二、学情分析在7年级上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物质的溶解性,并
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一些生活经验也让学生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些知识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堂课以动手实验为载体,学生对此有较高的热情,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来。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溶液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
。难点:区分溶液、乳浊液、悬浊液,体会溶液的特点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活引入提问:生活中将蔗糖、食盐、味精放入水中后会再现怎样的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活动:学生实验(将蔗糖、食盐、味精溶解于水),并认真观察描述现
象。过渡:科学上将这样的过程称为溶解,今天我们从实验角度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二)观察实验,探索新知教师演示活动:高锰酸钾溶解于水;碘溶解于酒精。现象:哪位同学已经观察好了?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结果。说明:高锰酸钾能溶解于水中;碘能溶解于酒精中。教师总
结:1、从蔗糖、食盐、味精、高锰酸钾、碘的实验例子中引出溶质,溶质的概念(被溶解的物质);2、从水、酒精的实验例子中引出溶剂,溶剂的概念(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3、再从中引出溶液,溶液的概念(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提问:溶质与溶剂组合起来就是溶液,那么同学们能猜测
一下他们之间会有什么质量关系吗?学生活动:自由猜想并发言教师说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提问:溶质、溶剂都有各自的名称,那所得的溶液有没有名称?教师说明:溶液的命名方法,溶质的溶剂溶液。学生练习:将刚才的实验所得溶液进行命名。拓展阅读:如何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1、固体、气
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固体、气体,溶剂是液体。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水是溶剂。3、在溶液中,不注明溶剂时,一般溶剂指水。练习活动:将溶质和溶剂填
入相应的表格中溶液蔗糖水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碘酒白酒溶质溶剂思考与讨论:生活中的液体都是溶液吗?都是由溶质与溶剂组成的吗?活动:展示浊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黄河水、血液、牛奶、肥皂水)活动:学生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现象:编号1234实验内容食盐和水粉笔灰和水色拉油和水色拉油
和汽油振荡溶解、均一不溶,不均一不溶,不均一溶解、均一静置稳定,不分层不稳定,分层不稳定,分层稳定,不分层类型溶液悬浊液乳浊液溶液总结:我们把静置后不分层的称为溶液,会分层的称为浊液,浊液又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PPT定义:溶液:我们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
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做悬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做乳浊液小组合作:比较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异同点。总结:溶液
悬浊液乳浊液形成过程固、气、液溶解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分散后的特征均一、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久置分层共同点都是混合物实例碘酒、盐水泥水、血液牛奶、肥皂水(三)自主学习,提取信息让学生快速阅读P2
3的活动,从中提取出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并且与同桌享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情况做一个补充和完善,把有关于药品取用的知识讲解完成。(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小结:引导学生来谈谈本节课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师生共同评价与
交流,以突出重点、渗透方法。作业:完成相应课后练习,请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查看书籍等方式,获取更多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