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教案6-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6)页,1010.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8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混合物的概念。(2)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了解溶液的组成,掌握溶液的概念。(3)了解及其他常见的溶剂。(4)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5)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有关现象的能力。(6)培养学
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归纳能力),小组合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首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本节课设计学生很熟悉菜汤放
了那些调料问题入手,放松学生心情,活跃学生思维。(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组织、有目的的合作操作,不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某一时间内达到超常状态。教学时,要恰如其分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方法和动态,共同探讨如何设计实验。(3)学中有用,用中
促学。通过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来解决有关污垢洗涤、衣服干洗等问题,同时在探究实验过程中促进新知识的巩固与发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会到科学无处不在,科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感情二、教学重、
难点:重点:运用实验探究方法来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区分,混合物。难点:运用溶液性质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在七年级上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物质的溶解性,并学习了化学实验的基本
操作,一些生活经验也让学生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些知识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本堂课以动手实验为载体,学生对此有较高的热情,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来。三、课前资源准备:1
.多媒体课件辅助;2.药品:高锰酸钾水碘酒精汽水粉笔灰植物油食盐3.仪器:试管烧杯药匙滴管等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一菜汤的图片,问:菜汤会出现咸、甜、鲜的味道,说明菜汤是由哪些成分组成?引入课题: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二)新课教学为了能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分散的性质,我们一起来
做一个实验。编号12345实验内容高锰酸钾加入水中碘加入酒精食盐加入水中粉笔灰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的现象静置后的现象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化学基本操作:固体、液体的药品取用。视频播放显示。同时温馨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学生
汇报实验结果。学生分析比较各实验组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实验的异同点,得出三种分散状态即溶液、乳浊液、悬浊液以及它们之间的特征区别。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并引申新知识(多媒体)1.溶质:像蔗糖、食盐、高锰酸钾、酒精和氧气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
溶质(固液气),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酒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4.溶液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学生练习并说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学生练习区分各悬浊液、乳浊液
、溶液。思考:1、如何将衣服上沾有的油污洗去?2、服装干洗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干洗的衣物不能即日领回?多媒体播放服装干洗的视频。(三)课堂巩固1.碘酒是由_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中制成的混合物,其中_______是溶质,________是溶剂。打开可乐瓶有气泡
冒出,这是因为可乐中溶解了________。干洗店用有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下列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碘酒C.泥水D.墨汁3、少量菜油、醋、蔗糖、胡椒粉、味精粉分别
加入水中、振荡,其中____形成悬浊液,_____形成乳浊液,______形成溶液。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B.溶液应该是无色透明的C.水均
一、稳定,是一种溶液D.煤油与水充分混合形成溶液5、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一部分,测得它的密度是a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它的密度应该是-------------------------()A.大于aB.小于aC.等于aD.变化不定6、在盛有相同
质量水的3支试管甲、乙、丙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分散有固体的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试判断:甲试管中是____液,
乙试管中是____液,丙试管中是____液。7、在学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后,小明还有点疑问,回家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少量的食盐溶解在凉开水中,静置一个小时后,小明用吸管分别尝了上层、中层和下层的溶液的味道,你觉得小明会感觉到(上层最咸,下层最咸,中
层最咸,一样咸),这个实验说明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按照这堂课的设计进行教学后,达到了预期效果。课堂设计比教材编排更加优化,更加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理念,且全方位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避免了死板枯燥,满
堂灌的教学:情景引入和学生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奋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2.教材图片教学改用小组合作实验与探究:使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并增大了学生的参与度,利于学生处于不断交替的亢奋状态,也避免了照本宣科: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
性思维,包括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并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与视频:力求贴近生活实际,并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就在身边和领悟科学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科
学的感情。不足之处:引导有效性应进一步提高。(即:教师语言的准确性,问题的难易度及多个问题的逻辑连贯性)在小组合作实验和探究实验中教师如何有效的引导将成为影响“教师为辅”作用的有效性。引导有效可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引导效果不好可导致教学设计内容不能很好的完成,过程会举步为坚,不仅不利于课堂调动,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增加课堂的气氛,甚至不自觉得走向灌输式教学。总之,新课改没有为教育教学提供现成的固定模式,改变教与学
观念需要我们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以上是笔者肤浅的看法而已,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物质的分散状况二、实验记录表:编号12345实验内容高锰酸钾碘加入酒精食盐加入水中粉笔灰加入水中色拉油加入水中振荡后的现象静置后的现象三、分
析、比较:名称1,2,345分散物质原来状态分散后的特征共同点温馨提示:1、按照实验报告单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实验。2、在实验中要注意药品的用量和取用的正确方法。3、小组内要注意分工与合作。4、滴管取用不同的液体时,先要清洗。洗液要放
在废液缸(烧怀)中。5、药匙在取用不同固体粉末时,先要用滤纸把药匙擦干净。6、用准确的语言记录你观察到的现象。7、控制你的好奇心,你的奇思妙想课后有机会再去偿试。8、小心轻取轻放,不要弄脏你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