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控制》教案1-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2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46.5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体温的控制》教案1-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体温的控制》教案1-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体温的控制》教案1-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3)页,46.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8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体温的控制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主题是生命活动的调节,而这个调节的基础是激素和神经的调节。本课作为本章的最后一节,我个人认为是与前面存在着相互呼应的关系。体温调节实际上不是一个孤立和封闭的体系,在本质上它是受到

激素和神经调节的控制。编者做这样的安排并不是空穴来风,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前面神经和激素调节的因,才有体温调节的果。这样设计巧妙的把前后内容相互贯穿,相互融合,让学生体会到生物体实际上是一个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整体。本节的内容是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编排的。首先引出人体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学生深

有体会,容易理解,但老师应强调正常的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在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接着编排了人体的产热情况、散热过程、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内容,这是教学的重点,难度也增大了,编者通过柱状图清晰地说明了人体分别在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的产热情况,学生容易接受,而对于皮肤口径的调节与散热关系,学生理解有困难,我认为可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同时接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重点;最后主要讲述的是脑对体温的控制,体温的调节实际上是由脑干中体温调节中

枢参与的反射活动,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我认为通过对已学“神经的调节”内容的回顾,老师积极引导,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必能突破教学难点。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前面已经接触了有关物理和化学的知识,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定的逻辑和推理的

能力,同时第三章关于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本节课上老师可以不必象7年级那样设置大量有趣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个人觉得情景不能少,但是应该针对8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可能课堂会略显沉闷,但往往安静课堂的背后,却蕴涵着最

为璀璨的智慧的火花!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体温恒定的意义;了解产热和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了解脑干对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学会体温的测量;学会中暑的防治和处理。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处,营造宽松、活跃的气氛,鼓励学

生自由交流。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的习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温调节表明人体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应热爱生命,加强自我保护;培养学生真诚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科学、用科学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体温的恒定,实际上就是一个恒温、变温的概念以及温度计使用,所以对学生来说没有难度。本节的难点在于第二和第三个知识点,即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和大脑对体温调节的控制。由于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处于微观的层面,所以

要掌握和理解必须做一定的抽象。但是着恰恰是初中阶段学生最难以掌握的一个方面,所以本人认为要突破本节课,实际上就是突破第二、第三知识点。四、教学方法1、学法指导:新课程的理念便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而这两个目标的达成,就是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但是若完全把时间给了学生,课

堂的双基就很难落实。所以为了寻找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我个人认为本节课还是应该以启发式的教育为主(就是以问题、思考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同时适当安排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真正达到本课的

教学目标。2、教法分析:针对8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发现法和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和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出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对探究新知具有新鲜感和满腔热情。本节课教学层层递进,教学设计分为五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交流对话,探求

新知――应用新知,知识内化――推荐作业,拓展应用。五.教学过程1.引言请位同学穿件厚衣服,太热脱了,北方的极地区穿厚重防寒服,南方的热带地区的人穿短袖,这些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人可以在温差如此之大的地区生存呢?2.新课【教师活动】(播放

视频)播放短片,让学生找概念什么叫恒温动物,什么叫变温动物,给脊椎动物五大类归类【学生活动】(从短片中提取信息,归纳得出结果)学生明确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恒温动物:可以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保持相应体温的动物。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

【教师活动】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那他们维持恒定的体温有什么好处?恒定的体温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只要恒温,动物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扩大的活动范围,而像青蛙等变温动物是少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并提出问题:人的正常恒定温度是多少?(一般学生都会回答是37摄氏度).【学

生活动】让学生活动亲身测量一下体温,【教师活动】展示学生自己的不同部位的体温,以及自己在一天内不同时间的体温变化.让学生了解人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部位不同时间里的体温是有所不同的.不同部位体温值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最终让学生明确我们所说的恒温

是相对的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测不同部位的体温是不同的。某同学口腔不同时间体温值时间上午6点上午10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傍晚6点晚上9点体温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同一个人同一部位不同时间的温度不同【教师活动】

让学生读资料”2015年8月4日,气温39摄氏度。杭州一高龄的老太,被家人发现昏在家中,口吐白沫,体温升高达40摄氏度。”并让学生想一想老太太得了什么病?分析此病发生的原因.(后一个问题教师可以设疑激趣通过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来解决中暑病因的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

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同时得出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学生活动】画统计图后(柱状图和扇形图),分析讨论,明确: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

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教师活动】设疑”如果只产生热量而不散发热量会有怎样的结果?”(必定有学生回答,温度将会升高,这样就自然找到了老太太中暑的原因是由于散热机制出现了问题,或者是产热和散热平衡遭受到了破坏.)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要使人体保持正常的恒定的体温,那么应该怎么办?【学生活

动】最后让学生回归书本找到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充当小医生,提出治疗预防中暑的方案.【学生活动】学生可能会提出:将病人立即搬阴凉环境外,还要脱去衣服,让其平卧,用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或包裹四肢和躯干,用扇子扇

,让病人体温尽快下降。对面色苍白、伴有呕吐和大量出汗者,应及时喂以含盐饮料等方案.【教师活动】设问”为什么冷毛巾敷头,扇子扇,可以让病人体温尽快下降?”【学生活动】学生结合七年级所学的知识可以回答:由于风扇加速了身体表面的蒸发,从而降低了体温.【

教师活动】自然引出散热的第一种形式——蒸发散热。并且引导学生归纳出蒸发散热的条件——外界温度>体表温度设问:如果,当外界温度≤体表温度时,人体的散热将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呢?如果是在寒冷的冬天,请同学们想

一想,人体散热是多了还是少了?人体又是怎样来控制散热多少的?【学生活动】回归书本,让学生独立阅读书本图3-31(血管分别在低温、高温和正常温度时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据图分析: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是如何调节人体表面温

度的?【教师活动】先让学生掌握“低温时,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再使学生利用对比记忆法掌握“高温时,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教师活动】总结前面产热和散热知识点,并且提出疑问:“那么产热与散热到底是有什么所控制的呢?”引出第三知识

点:脑对体温的控制。小小品表演。【学生活动】读图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中的下丘脑。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血液温度降至正常体温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主要通过战栗产热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

高到正常体温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上述体温调节是一种生理性调节,是动物的生理活动之一,动物体还可以通过一些行为来调节体温,大家还可以继续思考:还有哪些自觉行为可以调节体温呢?生活中的你是如何调节的【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a、动物会寻求温度适中的环境,如在冷环境中趋向热源,热环境中迁到风口等。b、动物还有姿势的变更,如暑热时伸展肢体,严寒时则个体蜷缩、拱肩缩背或拥挤成群、踏步或跑动等。c、人更有为保温御寒、降

温避暑更有添衣、脱衣,甚至安装空调等主动的影响环境的行为。3、小结通过《体温的控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