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控制》(第 1 课时)教案14-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7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4.5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体温的控制》(第 1  课时)教案14-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体温的控制》(第 1  课时)教案14-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2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体温的控制》(第 1 课时)教案14-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44.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83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体温的控制(第1课时)教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温及体温恒定的意义。2、了解产热与散热的部位、方式及过程。3、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4、以体温调节为例,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产热与散热的

平衡调节。难点:体温平衡调节的控制过程。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作业,完成下表。家庭成员一日内体温变化调查表(腋窝温度)成员上午6点上午10点中午12点下午3点傍晚6点晚上9点爸爸妈妈自己1、引言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56.8℃,低至零下89.2℃。而目前人类的足迹

几乎遍布全球,那么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来控制自己的体温的呢?2、新课【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是从我儿子身上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几乎是在同一时刻测得的),到底哪个是我儿子的体温呢?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36.7

℃37.2℃37.4℃【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明确:通常说的体温指的是人体内部的温度,体温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说法。由于人体的内部温度不易测试,所以临床上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同一个人不同部位测得的体温有所不同。【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第一次小组交

流汇报自己的预习作业,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可指导学生进行方法的训练: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3.选择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教学过程1.正常人的体温并

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一度。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3.性别不同体温也会有个体差异,一般女子的体温比男子略高。4.体温会因活动量、精神状态、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等等。【教师活动】(设疑)维持恒定的体

温有什么好处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明确: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既有利于动物在较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扩大了活动的范

围。【教师活动】(设疑)人类为什么能够维持恒定的体温呢?显示几种器官在安静和活动情况下的产热量百分比统计表,要求学生用数学中已学过的统计图更形象直观地进行表示。同时得出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学生活动】画统计图后

,分析讨论,明确: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肌肉和皮肤。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肌肉和皮肤产热为主,尤其是骨骼肌,能使热量成倍增加。【教师活动】(设疑)在产热的同时,机体又以各种方式将这些热量散发出体外,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那么散热的器官又有哪些?人体的

散热途径有哪些呢?【学生活动】散热的方式主要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人体有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取得,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当外界温度下降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随之减少;相反,当外界温度

上升时,则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也随之增加。但在炎热的夏天,主要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此时皮肤的直接散热已远远不能达到满足。【教师活动】(设疑)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和散热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了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大家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才能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呢?【学生活动】第二次分寒冷组和炎热组讨论,得出结论:寒冷环境中必须增加产热,如骨骼肌会不自主地颤抖,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如几乎不出汗,以减少蒸发散热;皮肤血管收缩,减少

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散热;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缩小汗毛孔,也可减少热量散失。炎热环境中必须减少产热,如减少运动;增加散热,但炎热环境中可以减少产热,但不产热是不可能的,故炎热环境中以增加散热为主。【教师活动】(设疑)机体的这种产热和散热

过程有时受到谁的控制和调节呢?【学生活动】读图分析: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中的下丘脑。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如37℃)时,血液温度降至37℃以下,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主要通过战栗产热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温度。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

温(如37℃)时,血液温度升至37℃以上,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温度。【教师活动】拓展:进一步猜测当散热>产热、散热<产热时,人的体温将会怎样变化?【学生活

动】讨论后回答,应明确: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会引起体温降低;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会因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导致体温升高,如中暑、发热。动物体可以通过自

觉行为来调节体温,大家还可以继续思考:还有哪些自觉行为可以调节体温呢?【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1、动物会寻求温度适中的环境,如在冷环境中趋向热源,热环境中迁到风口等。2、动物还有姿势的变更,如暑热时伸展肢体

,严寒时则个体蜷缩、拱肩缩背或拥挤成群、踏步或跑动等。3、人更有为保温御寒、降温避暑更有添衣、脱衣,甚至安装空调等主动的影响环境的行为。【教师活动】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人体像一个自动控温的空调器。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人体的体温通常是通过自身调节和行为调节来保持相对的平衡。不过

人体体温的自我调节是有限度的,任何情况引起的体温变动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的能力,就会给人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甚至死亡。所以会有中暑、冻死等不幸事故发生。3、小结通过《体温的控制》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4、作业教学反思授课教师: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86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