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水的组成》教案7-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501.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8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教学设计第2节水的组成教材分析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帮助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
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既复习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又学习了原子概念,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打下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了解水分子的构成。3.能用微观观点分析水的电解过程和化学反应的实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2.通过分析水的电解过程示意图,发展归纳、概括等能力。帮助他们将微观过程进行模拟,用一种建模的方式降低学习难度。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的知识
归纳水的重要性质,能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2.通过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四、STS1.体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科学技术工具的发
展对人类从微观世界认识物质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分子的构成及水的一些性质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火柴、分子模型、矿泉水、汽水、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问:同学们,2013年11月29日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
全会中提出了一项重要决策,它的主要内容: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政策吗?学生答:五水共治。追问:为什么要五水共治?→水是生命之源。导入: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水的组成新设想:如果在水中通上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产生?(二)
实验探究:水的电解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我们来做一个水电解的实验,这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中间的玻璃管与左右的两个玻璃管底部互相连通,我们往中间的玻璃管里注入水(内加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最后,三只玻璃管内液面保持相平,左右两个玻
璃管的底部各有一个电极,教学设计通过导线把玻璃管内的电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2.观察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接通电源,观察电极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可以看到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汇集在两个玻璃管的上部
,两个玻璃管的液面下降。(描述实验现象)学生说出有气体生成后,追问:是不是水变成水蒸气,发生物理变化?→讨论如何检验氢气、氧气。3.气体检验: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产生的气体呢?(1)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个玻璃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是所有气体中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要先验纯,纯净的氢气能够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点燃不纯的氢气会爆炸。)(2)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但能使燃烧更加剧烈)(3)与电源正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阳极,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的电极叫阴极,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完成课本填空P9)(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气体体积比2:1。(三)、模型探究:水分子的构成追问:水电解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水含有氢气、氧气吗?→实验检验活动:摇晃矿泉水,开盖用燃着的火柴检验证明: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
不是原来就有的,而是新生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即可表示为:通电水------→氢气+氧气回忆并讨论水、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水分子,氢气分子,氧气分子。接着产生问题:水的电解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用模型来模拟。1.学生动手制作分子模型:模拟水分子、
氢气分子、氧气分子结构学生交流展示制作好的三种分子模型,并一一介绍。(现场制作两个水分子模型)追问:水电解时内部微粒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经历了什么过程?后来又变成了什么微粒?→鼓励学生用分子模型来模拟变化过程。2.学生分组实验:模拟水的电解内部变化过程即:水分子在通电
的条件下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交流展示:学生代表在黑板上用磁扣模型模拟水电解变化过程。(先排列,再讲解)过程?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讲出:分子先分散开来,再发生重新组合→了不起,你们的猜测与当今科学完全一致,大家一齐鼓掌。展示证据:教师PPT亮出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看到”的原子图像模型→
介绍比分子更小的微粒是原子→PPT展示水电解的过程示意图,揭示水电解变化的实质。3.学生观看水电解的微观动画学生总结分析水在通电情况下是如何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四)、感悟归纳:水的组成思辨:“因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
氧气组成的。”这种说法正确吗?引导学生指着图示模型说出:水中有大量水分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水中含有许多微粒氢原子和氧原子→同类归纳:水中所有同类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水中所有氢原子总称为氢元素→水中两种微粒统合为两种基本元素:氢和氧→感悟出水的组成
→水由氢和氧组成。新课小结课后讨论: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却大于2:1,为什么?①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在水中,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大。②电解过程中一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消耗了氧气。作业布置:完
成课后练习P10和作业本A第2节水的组成板书设计:通通电电重重新新组组合合氧氧原原子子氢氢原原子子氧氧分分子子氢氢分分子子水水分分子子教学设计新课小结(板书设计)水水的的组组成成水氢气氧气+通电水水由由氢氢和和氧氧组组成成
水水的的电电解解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