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压强——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教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7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91.496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大气的压强——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教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大气的压强——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教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大气的压强——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教案-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x,共(5)页,191.49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7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教版八上第2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分析]:从教科书的内容上看,本节课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包括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及测量。教材通过对多个生活中的事例分析,让学生感知到大气压的存在。又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建模,让学生寻找

到身边更多的“马德堡半球”,并都能运用大气压的知识去作出解释。再通过对大气压的单位和测量工具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的大小,明确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本节课的内容,知识结构简单,内容贴近生活。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分析,通过前

面大气层、天气和温度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大气压强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大气压强也是对已学过的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补充和深化,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我们虽然生活在大气中,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却没有留意。为了让学生以更接近知识产生的方式来学习大气压强,本节课设计将科学史融入到教学之中,运用“融

合模式”来完成教学过程。科学史上,大气压强的发现来源于对真空是否存在的争论,当时,科学家关注到的就是水泵抽水的问题。所以本节课安排学生从水泵抽水这个现象进入,沿着大气压强这一知识产生的过程,来逐步展开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与科学家对话,对科学家和自己的观

点进行分析、讨论、实验,感知各种研究成果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所得到的。[学习者分析]:从学生的认知技能上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去理解科学家遇到问题时

可能会如何思考至关重要。当学生们能像科学家一样地考虑问题,将科学家当时的实验过程再现,对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模型的建立、运用,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科学史中的不同阶段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建立模型后,运用生活中具体的现

象和事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进入古时场景中的同时,亲身感受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并让学生了解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体现科学本质的教学形式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以知识产生的方式来学习,养成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

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学目标]:1.通过重温科学史上多位科学家关注到的现象、引发的争论、完成的实验,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促使平时利用科学史料进行探究学习,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2.能对自己的和科学史上出现

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比较、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可行的实验方案,能归纳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3.能运用大气压的知识、建立的模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预测某些情境可能出现的现象,体现科学技术对社会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

.能说出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能说出大气压数值随高度如何变化。[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及测量。[教学难点]:用大气压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启发法[教

学流程]:[教学过程]: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体现科学本质引入引导学生用注射器抽水。仔细观察注射器抽水的过程。引出水泵抽水现象。知识来源于生活。大气压强的存在播放水泵抽水的视频,介绍很多科学家很早就关注到这个现象,

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水泵的活塞抽动,水就会被抽到高处?不管多高,水都能抽得上去么?带着问题,仔细观察过程,积极思考、猜想。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演示现象,提出问题。带领学生去思考,并将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一角。学生的解释:活塞动了,水会填补空缺的位

置,是被活塞抽上去的;活塞上去多少,水就上去多少,应该可以一直向上抽„„引导学生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出学生观点。介绍历史上科学家们的观点:①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古希腊,公元前384~前322):认为水之所以能被水泵往上抽,是因为自然界不

允许真空出现,活塞向上抽动所留下的空隙必须马上被水所充满;②伽利略(GalileoGalilei,意大利,1564-1642):自然界对真空有排斥,但是排斥是有限的,所以水被往上抽,但不会无限制地上抽;③托里拆利(EvangelistaTorricelli,意大利,1608-1647

):是空气把水支撑起来的。仔细聆听科学家们的观点,自己依据前概念,对照自己和同学提出的观点,进行思考、辨析。小组内讨论:支持谁的观点?可以用怎样的实验来验证?(讨论得出:只要能将一个空间抽成真空,就能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的。如果能得到一个内部真空的物体,只要测

出拉开时的力,就知道空气的力量有多大,是不是能将水支撑起来。)将历史上各科学家的观点作为猜测告诉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和科学家们一样在思考。介绍历史,给出科学家的观点。介绍科学家的实验:德国工程师盖里克(OttovonGuericke,德国,1602-1686)

,用一个装满水的酒桶抽真空,水抽出后,马上就有空气进入。然后用空心铜球代替酒桶,等到快抽完时,一声巨响,铜球瘪了。再换更结实的铜球,抽完气后放气的场面十分吓人。他在1654年,完成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真空的存在和大气压力的巨大。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仪,现场实

验,发现抽出空气的铜球,很难被拉开,证实了,不是活塞将水抽上高处的,而是空气的“力量”将水压到高处的。结合学生的观点和设计的实验,介绍历史上科学家的做法,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来尝试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研讨观点。

用带玻璃管的单孔橡胶塞塞住一瓶饮料,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吸”饮料。学生上台完成实验,发现“吸”不上来。积极思考,说明吸管吸饮料,并不是“吸”上来的,而是大气压“压”上来的。进一步证实,是大气压将饮料通过吸管“压”进口里的。体现有更多的方法、证据,能证明所得出的结论。演示覆杯实验、吸管吸牛奶

、瓶中取袋等实验。展示吸盘、章鱼触手上吸盘的图片。运用大气压强解释看到的实验现象。学以致用。引发对科学问题的思考,激发学习科学的动机。大气压强的大小问:既然水是由大气压强压上来的,那么到底可以压多高?大气压强有多大?答:用水和水泵做一

做,就知道了。依照认知的规律,进一步思考。提出问题,引出学生观点。肯定学生的想法,介绍历史上科学家的做法:①托里拆利用水银完成的实验;②帕斯卡(BlaisePascal,法国,1623-1662)用红葡萄酒完成的实

验。播放现代用水做实验的视频。聆听科学家是如何做实验的,观看视频,明确大气压能把水压到10米左右的高度,用不同的液体,因为密度不同,能压到的高度也不同。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地思考,确定大气压强的大小。研讨观点。让学生明白,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家们也是一样地思考。介绍大气压的常用

单位和测量工具,并展示不同的气压计照片。介绍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识记大气压的大小。学习科学的标准和测量的工具。学习科学的概念。问:不同的地方,大气压的数值是否会不同?水被压的最大高度是否会不同?介绍帕斯卡的做法:拿着水银气压计,先后

五次登上高山进行测量。思考讨论:如果把气压计改成高度计,气压计的刻度应该怎样更改?再次依照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知到各种研究成果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所得到的。课堂小结引导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以及知识框架。回顾本节课中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探究过程等方面

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对整节课中所学进行反思。总结与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运用了基于科学本质的“融合模式”教学程序,使用这一教学模式是因为该课题是科学史上科学家曾经研究过的问题。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学生

确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感觉自己像科学家一样在思考,对知识产生的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从知识点的掌握上来看,效果还是较好的。存在的问题:学生不敢猜;对科学家的想法,一知半解。学生不敢猜测,平时的训练少,导致学生猜测时表现出胆小,不敢也不愿积极思考,在后续的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帮助学生,培养他们良好

的习惯。对科学家的想法,因为科学家是在研究真空是否真的存在,学生不能很好地迁移到大气压强上来,所以感觉科学家的想法跟自己的想法有偏离。所以在教学中,花了一点时间进行解释。时间上,一节课的容量比较大,还是要赶一赶,借助多媒体手段,简单把科学史上科学家做的想的

快速告诉学生,这样给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问题留下点时间。[板书设计]: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44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