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DOC
  • 阅读 4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197.000 KB
  • 2022-11-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1-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6)页,19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7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一、教学课题:大气的压强二、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及作用:《大气的压强》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的内容。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体会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分析大气压强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现象。本节

内容安排在第二节《天气和气温》的后面,通过天气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气压的存在,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出铺垫。而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之后,下一节内容《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则更好地深化了前两节大气压对天气、人体的影响。大气压强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内容及特点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小测定,二是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生活现象。虽然大气压强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但不能直接反映,而且学生不能明确的表述大气压强的存在,要能让学生形成独立的分析、明确大气压强产生的生活现象更不是件容易

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联系生活实际,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回归生活”的理念。三、学情分析:知识结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学习了第二节《天气与气温》后,已经对大气压强

有了初步的感知,却不能明确的表述大气压强的存在,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生活现象。尽管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要他们把气压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困难,需要老师逐渐引导。认知水平:尽管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性思维能力,但大气压与生活中

的事例结合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提供学生感兴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假和实验让学生感知,引导其理性思维。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表述大气压强的概念;2.能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正确分析其产生的现象;3.练

习使用气压计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知道大气压的单位;4.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值。(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分析,学生能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及大气压强很大;2.通过生活现象分析,学生能做

出自己的判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激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认识到大气压的重要性,激发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2.对大气压强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五、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一)教学重点:1.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2.大气压强大小的测定。(二)教学难点:1.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生活现象;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桶、塑料袋、矿泉水瓶、抽气机、玻璃瓶橡皮塞导管、锥形瓶带漏斗导管、针筒、空盒气

压计、水银气压计、硬纸片,平口玻璃杯,水、玻璃管、橡皮碗、滴管等。七、教学方法:教法选择:按照教材知识结构,通过实验演示,讨论交流,实验验证,归纳总结的方式展开教学。学法指导:整节课贯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原则。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发挥学生潜能,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八、教学过程:1.演示实验(1)两个空塑料桶(一个桶壁镂空,一个桶壁实心),分别往里套入一个塑料袋,使塑料袋紧贴桶壁,请两个学生分别往外拉塑料袋。(学生观察现象)提

问:你看到什么现象?发生这种现象可能跟什么有关?根据学生回答收入课题:大气压强。演示实验(2)把半杯热水倒入塑料瓶后再倒出,盖紧。观察现象。把塑料瓶放进玻璃罩,用抽气机抽掉其中的空气,观察现象。再将空气放回玻璃罩内,观察现象。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大气会产生压强,

无法直接观察,但很多现象都跟大气压强有关,我们通过减少局部大气压强(转换法)把大气压强显示出来。2.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所给器材,设计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器材:杯子、纸片、水槽(水)、玻璃管、滴管、抽气

机、气球等。学生实验。(每组学生器材不完全相同)学生展示实验并说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学生实验(1)覆杯实验: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学生实验(2)滴管吸水:引申到钢笔吸墨水,人喝饮料等。特别强调人吸饮料是人吸了管中的空气后使管内外形成了气压差,大气压把饮料压上来的

。演示实验(3):针筒吸不到饮料。在烧瓶中装满水,用橡皮塞(带导管)塞紧,用针筒往外抽吸,观察现象。再将橡皮塞打开,再往外抽气,观察现象。学生实验(4)玻璃管装水:大气压能支持一定的水柱。学生实验(5)瓶吞气球:将一小所

球放在杯口,用抽气机抽出杯中部分气体,观察现象。小结: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大气压一直存在,但一直都不被人们所认识,一直到1654年,有人做了一个实验。3.阅读阅读课文中马德堡半球

实验。阅读后问: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两个金属半球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才能把它拉开,证明了大气压很大。大气压有多

大呢?4.大气压的大小如果可以用现代仪器用来测量,在马德堡半球实验中,你会通过测哪些量来计算大气压强的大小?提示:压强的计算公式P=F/S。根据学生回答简单介绍用P=F/S来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讲述: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出示并实物投影空盒气压

计,演示空盒气压计指针变化,学生观察员并读出此时空盒气压计的读数。先复习测量工具的使用。引出大气压的单位,气压计的读数等。标准大气压大的大小和单位: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于1.01×105Pa,即760毫米汞柱。出

示水银气压计,观察水银气压计的结构,介绍水银气压计的工作原理和读数。九、小结练习: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归纳验证大气压存在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操作——形成压强差——产生现象——得出结论。巩固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塑料袋现象和塑料瓶实

验等。十、板书第3节大气的压强十一、教学反馈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塑料袋实验和塑料瓶实验的演示引入,这两个实验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想通过动手实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

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尽管学生实验和结论没能像老师预想的那样成功,但至少也让学生体会到大气压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介绍和演示,不仅再次说明了大气压不但存在,而且很大这一事实,同时引出的大气压强的大小和测量,通过空盒气压计的指针变化演示,让学生认识到它是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同

时通过演示让学生了解水银气压计的工作原理,通过这些演示,加深学生对气压存在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学会气压计的使用。在课堂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我尽量把实验跟生活实例结合起来,不仅让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我更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

知识去分析大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学以致用,通过这一环节体现“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塑料袋实验“覆杯”实验大小760毫米水银柱1.01×105帕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练习:1.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

片按下后松开,墨水吸进橡皮管内,原因是()A.弹簧片弹力作用的结果B.橡皮管有吸引力C.手对橡皮管有压力D.管外墨水面上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2.如图所示,取一个瓶口直径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层沙子,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把它放人瓶中再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结果鸡蛋进到瓶子里。这是因为()

A.鸡蛋受重力作用吸进瓶内B.鸡蛋有一定弹性挤进瓶内C.鸡蛋因瓶口的膨胀掉进瓶内D.鸡蛋被大气压强压进瓶内3.有一种用塑料或橡皮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个空的“皮碗”。如图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A.墙对它有吸力B.玻璃对它有

吸力C.衣钩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D.大气压的作用4.在冬季,剩有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A.软木塞受潮膨胀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C.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

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5.把装满水的瓶子口朝下垂直浸入水中放置。将瓶子慢慢向上提起,当瓶子有一部分已从水中提起,但瓶口还没有离开水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中的水不流出,瓶子仍充满水B.瓶中的水将全部流出,瓶子变成空的C.瓶子露出水面的部分是空的,留在水面下的部分有水D.无法确定瓶

内是否有水6.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此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7.

如图所示,两端都开口的直玻璃管和直角弯管插入瓶塞中,直玻璃管的一端套有一个小气球。当通过直角弯管抽出瓶内的空气时,小气球发生的变化是()A.不会发生变化B.将鼓起C.将变瘪D.无法确定8.如图所示,把挂衣钩的吸盘紧贴在竖直墙上,在挂衣钩上挂一个重为50牛

的物体后处于静止。若不计整个挂衣钩的重,则挂衣钩的吸盘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牛。这是利用_______的作用,让吸盘与墙之间产生较大能压力,从而产生了足够大的摩擦力。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91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