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大气的压强》(第3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doc,共(4)页,42.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437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3节大气压强(第3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在课堂改革背景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能力,在科学教学过程之中强化实验能力,由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能力目标。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2、过程和方法。观察和实验探究,
了解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3、情感态度的科学态度(1)通过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知识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教学重点】[来源:学科网]了解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并能用气体的流速与压强
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难点】由于对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更为困难,所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确定为难点。【教学准备】8开纸14张纸条7条玻璃管若14根烧杯7只水喷雾器漏斗7只乒乓球7只一次性塑料杯14只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
1、刮大风的时候,虽然风向与墙面平行,但挂在窗内的窗帘却会向外飘出,你能够解释这一现象吗?【讲述】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那么,我们用什么科学知识解释呢?引入本节课学习的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能用这一关系解
释有关现象。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二、活动1、探究气体的流速与压强有什么关系?(1)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稍大些的,最好是8开的),让纸自然下垂,如果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然后,再吹气。同学
们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得出什么结论?(2)拿一张纸条,将它放在下嘴唇底下,沿着纸条的上表面用力吹气。你预测的现象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如何解释?(3)把一根玻璃管斜插在烧杯的水中,当用另一根玻璃管对着它的上端吹气时,将
会出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这一现象?小结: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体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形成初步结论,在小组中交流。重视实验探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多次实验现象中得出初步结论。问题:
如何用上述结论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1、喷雾器的原理2、化油器的装置思考与讨论:1、刮大风的时候,虽然风向与墙面平行,但挂在窗内的窗帘却会向外飘出,你能够解释这一现象吗?现在同学们知道上课时导入的问题了吧。2、当你在浴室里淋浴时,如果边上垂挂着浴帘
,浴帘常常会飘打到你的腿上。这是为什么?3、列车站台上,都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叫做安全线(如图)。当列车驶过时,旅客必须站在这条线外,以保证人体与铁轨有足够的距离。你知道这一要求的科学原理吗?教师组
织小组交流。小结:1、2二题是科学知识在产品设计上的应用。3、4、5三题是科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小组讨论问题,形成书面结论,然后小组交流。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小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遵守规则的好公民。通过生产工具原理的学习,激发创造发明精神。三、知识拓展1912年,远洋轮“奥林匹克”号与铁甲巡洋舰“豪克”号相撞,酿成一件重大海难事故。为什么
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小结:液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推广:气体和液体都属流体,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学生观看投影,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开阔学生眼界,了解物体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是相互联系的。预学分享:书P64页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飞机是现代
的重要交通工具,自从1903年莱特兄弟用他们设计制造的飞机成功地进行试飞以来,飞机制造业已有很大的发展。现代大型飞机的质量可达数百吨,速度已达数百米每秒。飞机那么重,它的升力是怎样获得的呢?飞机的机翼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制作成这
样的形状?知识迁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高速公路上飙车会使汽车“发飘”,难以控制方向,请分析其原因?2、强风会吹翻雨伞、屋顶。3、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学生思考后,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回答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
力四、知识小结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学生自己小结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巩固知识:1、掉不下来的乒乓球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着漏斗嘴使劲向下吹气,可见乒乓球只是在漏斗里跳动,而不会掉
下来。2、来回滚动的乒乓球如图2-37所示,将两只相同的杯子口对口,相隔约1厘米,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只杯中放一只乒乓球。用双手扶稳两只杯子,沿垂直于两杯的轴线的方向,对着两只杯口之间的空隙快速吹一口气,你将发现乒乓球会从原来的杯中滚出来,进
入另一只杯中。再吹一口气,乒乓球将又滚回原来的杯中,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实验现象,解释原因。通过动手和动脑,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融会惯通,掌握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可检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五、作业布置与教后反思